《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課堂筆記-第三講(1)

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預案的演練以及國家和部門的有關規定的掌握程度;

二、重點、難點:
 
1.掌握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內容、類別及編制方法;
2.熟悉預案培訓與演練的要求。

三、內容講解:

第三節  應急預案的基本原則

通過安全設計、操作、維護、檢查等措施,可以預防事故,降低風險,但不可能達到絕對安全。因此,需要制定萬一發生事故後,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事故應急系統是指通過事前計畫和應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控制事故發展,保護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應急預案是應急救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各種不同的緊急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不僅可以指導應急人員的日常培訓和演習,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於良好的備戰狀態,而且可以指導應急行動按計畫有序進行,防止因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混亂而延誤事故應急回響行動,實現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應急預案對於如何在事故現場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能使應急行動迅速有效地進行。因此,制定有效而完善的應急預案十分重要。

一、應急預案的概念和分類

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設備、設施、場所和環境,在安全評價的基礎上,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財產與環境損失,就事故發生後的應急救援機構和人員,應急救援的設備、設施、條件和環境,行動的步驟和綱領,控制事故發展的方法和程式等,預先做出的科學而有效的計畫和安排。

應急預案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應急預案應當有相應的組織負責編制,根據預案責任主體的性質不同,應急預案可以分為企業預案和政府預案,企業預案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由企業負責,政府預案由政府組織制定,由相應級別的政府負責。根據事故影響範圍不同可以將預案分為現場預案和場外預案,現場預案又可以分為不同等級,如車間級、工廠級等;而場外預案按事故影響範圍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區縣級、地市級、省級、區域級和國家級。各類各級預案均各有側重,但應協調一致。

本節重點介紹企業級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和要求。
講解:王貴生
二、應急預案的檔案結構

應急預案要形成完整的檔案體系。通常完整的企業級應急預案由總預案、程式檔案、指導說明書和記錄四部分構成。

(一)總預案

它包含了應對緊急情況的管理政策、預案的目標、應急組織和責任等內容。總預案涉及應急準備、應急行動、應急恢復以及應急演習等各階段和各部門。總預案是綱領性的,主要明確應急的原則、職責和總體目標,具體的內容由其他檔案詳細說明。

(二)程式檔案

程式檔案說明某個具體行動的目的和範圍。程式檔案的內容十分具體,包括該做什麼、由誰去做、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等,如應急通訊程式、現場急救程式、現場監測程式、疏散程式等。程式檔案的目的是指導較為複雜的應急行動,使某些應急行動程式化和標準化,確保應急人員在執行應急任務時不會產生誤解和誤操作。程式檔案可採用文字敘述、流程圖表或是兩者的組合等格式,應根據單位具體情況和具體的程式內容選用最適合本單位的程式格式。

(三)指導說明書

程式檔案應當簡潔明了,而一些具體的細節則應在說明書里介紹。應急行動細節的內容往往是供應急行動人員使用,尤其是只涉及少數應急人員的具體工作時,相應的檔案應在指導說明書中描述,如有毒有害氣體現場監測設備、應急通訊設備的使用說明書,醫療救護人員、後勤人員的職責說明書等應納入指導說明書。

(四)應急行動記錄  包括應急行動時的相關記錄,如通訊記錄、指揮與行動記錄、現場監測數據記錄、應急演習與培訓記錄等。這些記錄是檔案體系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改善應急行動與預案的基礎,也可能是追究法律責任的依據。  從記錄到總預案,層層遞進,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預案檔案體系,從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據這四類預案檔案等級分別管理,既保持了預案檔案的完整性,也便於查閱和調用。

三、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可根據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進行編制。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總則;說明編制頂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範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回響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回響、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準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3)預警和預防機制: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回響:包括分級回響程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ぐ?,信息共享和處理,通訊,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民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檢測與後果評估,新聞報導,應急結束等11個要素。
 講解:王貴生

(5)後期處置: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附則:包括有關術語、定義,預案管理與更新,國際溝通與協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等。

(8)附錄:包括相關的應急預案、預案總體目錄、分預案目錄、各種規範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

四、應急預案的編制方法

應急預案的編制一般可以分為5個步驟,即組建應急預案編制隊伍、開展危險與應急能力分析、預案編制、預案評審與發布和預案的實施。

(一)組建編制隊伍

預案從編制、維護到實施都應該有各級各部門的廣泛參與,在預案實際編制工作中往往會由編制組執筆,但是在編制過程中或編制完成之後,要徵求各部門的意見,包括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人力資源部門,工程與維修部門,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部門,鄰近社區,市場銷售部門,法律顧問,財務部門等。

(二)危險與應急能力分析

l.法律法規分析

分析國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規與規章,如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消防法律、法規與規程,應急管理規定等。調研現有預案內容包括政府與本單位的預案,如疏散預案、消防預案、工廠停產關閉的規定、員工手冊、危險品預案、安全評價程式、風險管理預案、資金投入方案、互助協定等。通過分析可以防止預案之間和預案與法律之間產生矛盾,保障預案與法律之間的一致。
講解:王貴生

2.風險分析

分析各類緊急情況的可能性和對單位的潛在影響,包括由地方應急管理部門所辨識出來的緊急情況。同時應考慮單位內部和社區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通常應考慮下列因素:

(1)歷史情況。本單位及其他兄弟單位,所在社區以往發生過的緊急情況,包括火災、危險物質泄漏、極端天氣、交通事故、地震、颶風、龍捲風等。
(2)地理因素。單位所處地理位置,如鄰近洪水區域,地震斷裂帶和大壩鄰近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貯存、使用和運輸企業;鄰近重大交通幹線和機場,鄰近核電廠等。
(3)技術問題。某工藝或系統出現故障可能產生的後果,包括火災、爆炸和危險品事故,安全系統失靈,通訊系統失靈,計算機系統失靈,電力故障,加熱和冷卻系統故障等。
(4)人的因素。人的失誤可能是因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訓不足,工作沒有連續性,粗心大意,錯誤操作,疲勞等。
(5)物理因素。考慮設施建設的物理條件,危險工藝和副產品,易燃品的貯存,設備的布置,照明,緊急通道與出口,避難場所鄰近區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