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課堂筆記-第六講(1)

一、大綱要求:
檢驗應考人員對事故調查取證有關規定的熟悉程度; 
檢驗應考人員對事故原因分析有關規定的掌握程度; 

二、重點、難點:
1.熟悉事故調查取證一般原則; 
2.掌握事故勘察、調查取證的方法和技術手段。 
3.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的分析方法;

三、內容講解:

第三節事故調查取證

事故發生後,在進行事故調查的過程中,事故調查取證是完成事故調查過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國家的法規標準中對如何進行事故調查的取證,都規定了相應的方法和技術手段。
事故調查取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事故現場處理
為保證事故調查、取證客觀公正地進行,在事故發生後,對事故現場要進行保護。事故現場的處理至少應當做到:
(1)事故發生後,應救護受傷害者,採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
(2)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
(3)為搶救受傷害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誌。
(4)保護事故現場區域,不要破壞現場,除非還有危險存在;準備必需的草圖梗概和圖片;仔細記錄或進行拍照、錄像並保持記錄的準確性。

二、事故有關物證的收集
通常收集的物證應包括:
(1)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在現場蒐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籤,註明地點、時間、管理者。
(3)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
(4)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採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三、事故事實材料收集
事故材料的收集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與事故鑑別、記錄有關的材料
(1)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
(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等。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4)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麼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
(5)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二)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
(1)事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等的性能和質量狀況。
(2)使用的材料,必要時進行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實驗與分析。
(3)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檔案、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行情況。
(4)關於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況以及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
(5)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範圍。
(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狀況。
(7)其他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四、事故人證材料收集記錄

當事故發生後,應儘快尋找證人,蒐集證據。同時要與在事故發生之前曾在現場的人員,以及那些在事故發生之後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的人員進行交談。要保證每一次交談記錄的準確性。 
詢訪見證人、目擊者和當班人員時,應採用談話的方式,不應採用審問方式。同時,必須尋找見證人,他們可提供與事故調查有關的各方面的信息,包括事故現場狀態、周圍環境情況及人為因素。 

五、事故現場攝影、拍照及事故現場圖繪製

(一)事故現場攝影、拍照

在收集事故現場的資料時,可能要通過對事故現場進行攝影或拍照來獲得更清楚的信息。
(1)顯示事故現場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踐踏的痕跡:如剎車痕跡、地面和建築物的傷痕,火災爆炸引起的損害的照片等。
(3)事故發生現場全貌。
(4)利用攝影或錄像,以提供較完善的信息內容。

(二)事故現場圖的繪製

對事故發生地點經過全面地初步研究拍照之後,調查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繪製事故現場圖。 
(1)確定事故發生地點坐標、傷亡人員相對於地理位置點的位置圖。
(2)確定涉及事故的設備各構件散落的位置並作出標記。
(3)查看、測出和分析事故發生時留在地面上的痕跡。
(4)必要時,繪製現場剖面圖。
事故現場圖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者位置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