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CIA考試第一部分練習試題20道(3)

1、首席審計執行官確保內部宴請部門擁有適當而充分的資源的最重要原因是:
a、確保內部審計職能的充分性,以避免向外部採購服務
b、表明具有足夠的能力以滿足審計工作計畫的要求
c、與審計委員會和管理層建立責任
d 、滿足有效的連續計畫的需要
答案:b
解題思路:答案a、c、d均不正確。見題解b。
答案b正確。《標準》2030要求審計資源要適當的充分

2、以下哪項代表了是佳風險評估技術?
a、根據未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對實現長期組織目標的影響來評估其風險水平
b、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對財務誤報的影響程度
c、評估現有和未來事件的風險水平,它們對實現組織目標 影響,以及潛在的原因
d、評估現有和未來事件的風險水平,它們對完成組織使命的影響,以及消除已有或潛在風險因素的可能性
答案:c
解題思路:答案a、b、d均不正確。見題解c。
答案c正確。這是最佳的做法,因為它採用綜合方法進行風險管理,不僅考慮事件和影響情況,而且考慮了事件發生的原因。

3、以下哪項不是首席審計執行官的職責?
a、將內部審計部門的計畫和資源需求報告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以便他們審查和批准。
b、與其他內部或外部的審計和諮詢服務提供者進行協調,確保適當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減少重複工作。
c、監督組織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管理和評價。
d、對管理層是否針對報告的重大風險採取了適當的行動進行跟蹤檢查。
答案:c
解題思路:答案a、b、d均不正確。見題解c。
答案c正確。根據《實務公告》2120.a1-1,這是高級管理層的責任,而不是首席審計執行官司的職責。

4、評估組織外部審計師的獨立性應
a、只有在外部審計師被指派時進行。
b、不包括由內部審計部門參與的任何活動。
c、只有在外部審計師被指派時才包括內部審計活動。
d、在指派時包括內部審計部門,並且應該定期進行。
答案:d
解題思路:答案a、b、c均不正確。見題解d。
答案d正確。這種評估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董事會可以要求首席審計執行官參與評估外部審計師工作,這可能包括對獨立性的評估。

5、許多組織通過資金電子轉賬向其供應商付款,而不是簽發支票。關於與簽發支票有關的風險,以下風險管理技術中,資金電子轉賬代表了哪一項?
a、控制
b、接受
c、轉移
d、迴避
答案:d
解題思路:答案a、b、c均不正確。見題解d。
答案d正確。通過取消支票付款,組織迴避了與之有關的風險。

6、以下哪項控制措施能防止訂購數量超出組織的需求?
a、在向採購部門提交採購申請書之前,由使用部門的一位主管審查所有採購申請書。
b、當系統顯示庫存水平較低時由採購部門自動重新訂貨。
c、要求在接收一批新的貨物之前覆核採購訂單的政策。
d、要求在儲存新收到的貨物之前確認收貨報告和裝貨單保持一致的政策。
答案:a
解題思路:答案a正確。在提交訂單的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是對所訂貨物數量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
答案b、c、d均不正確。見題解a。

7、對於擁有資金匯兌部門的某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來說,恰當的內部控制要求 (本試題由cia學習卡提供。)
a、進行匯電的個人不參加銀行對賬。
b、分支機構的經理接收所有電匯。
c、外匯比率由兩名不同的員工分別進行計算。
d、公司管理層審批資金匯兌部門的員工聘用。
答案:a
解題思路:答案a正確。對良好的內部控制來說,獨立進行銀行對賬是必要的。
答案b、c、d均不正確。見題解a。

8、以下哪項是對審計目標的恰當陳述? (本試題由cia學習卡提供。)
a、觀察存貨實地盤點。
b、確定存貨是否滿足計畫銷售量。
c、通過計算存貨周轉率來確定是否存在過時存貨。
d、在業務最終報告中包括存貨短缺信息。
答案:b
解題思路:答案a、c、d均不正確。見題解b。
答案b正確。這是審計業務要達到的某一目的。因為它把存貨餘額與滿足預計消費需求的標準聯繫起來,所以它也很詳細的。

9、當面臨強加的審計範圍限制時,首席審計執行官應該:
a、推遲該審計業務,直至該限制消除為止。
b、向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報告該範圍限制所造成的潛在影響。
c、增加對可疑活動進行審計的頻率(次數)。
d、為該業務分派更多有經驗的審計人員。
答案:b
解題思路:答案a、c、d均不正確。見題解b。
答案b正確。《實務公告》1130-1.3規定,審計範圍的限制及其潛在影回響報告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

10、分公司經理認為近期毛利的增長是由於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以下哪項審計程式與這一結論最相關?
a、對存貨進行實物盤點。
b、抽取產品樣本,將當年單位成本與上年相比較,檢查成本的組成,分析標準成本差異。
c、實地查看設備以確定是否有重大變化。
d、抽取產成品存貨樣本,將原材料成本追蹤至購入價格,以便確定已記錄的原材料價格的準確性。
答案:b
解題思路:答案a、c、d均不正確。見題解b。
答案b正確。對生產狀況進行分析與確定經營的效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