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當前手語翻譯行業三大症狀

高水平手語翻譯稀缺

手語翻譯是通曉至少一種手語和一種有聲語言,並且能夠把一種語言準確恰當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人員。手語翻譯員是聽障人士和健聽人溝通的橋樑,手語翻譯人才水平直接影響著聾人群體的生存質量。

北京市手語協會副秘書長趙娟介紹,北京市有十九萬聾人,但北京 市目前還沒有通過國家手語翻譯資格認證的專業人才,能夠勝任高級手語翻譯的人才非常短缺。“我們明顯感到手語翻譯不夠用,因為目前我們培養的手語翻譯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演出、小型會議等方面的人才,在一些專業場合如法院審訊,這些翻譯人員就沒有簽字生效的權利。”據了解,目前手語翻譯員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聾人學校教師,還有一部分來自各級殘聯組織,這些手語翻譯人員約有兩千多名,而能夠達到“對外翻譯、得到聾人認同、手語運用熟練”這些最高標準的只有二十人左右,只占到所有翻譯人員的十分之一,因此高水平手語翻譯的市場缺口很大。

高水平手語翻譯短缺的現象在全國都很普遍。紹興市手語研究會副會長王麗婭介紹說,在美國,手語翻譯作為一種職業,遍及各個行業,需求很大,受人尊敬,不少人還把手語翻譯作為第二職業,既可擔任義工參與公益事業,又可合法賺取報酬。我國目前手語翻譯職業化道路剛剛起步,現有的手語翻譯基本都是由聾校老師和殘聯工作人員兼職承擔,數量很少,遠遠滿足不了2000多萬聾人的需求。且因都是兼職義務服務,沒有激勵機制,沒有專業評價標準,手語翻譯水平不高的事實客觀存在,手語翻譯各方面還很不完善,缺少分科明確專業程度很高的手語翻譯人員,這一現狀已滯後於其他文化事業的進步。

手語翻譯職業化水平低

“作為一種職業,手語翻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原原本本把對方的意思翻譯出來,不能加入任何誇張的成分,手語是一種表情達意的語言,不是舞蹈,更不是譁眾取寵的表演。”趙娟說。

在上海地區,手語翻譯員通常半天的報酬在100元左右,也就是平均一小時20元左右,但是由於還沒有專門的中介服務機構為手語翻譯人員傳遞供求信息,目前手語翻譯人員的工作量較少。中國聾人協會主席唐英指出,美國的手語翻譯基本都是臨時外聘,這可能跟美國手語翻譯的專業性和人力資源成本有關。美國手語翻譯專業性較強,往往需要多年的培訓和多輪考試,培養成本較高。在我國,不說福利企業和殘聯,就是一些公交公司、公安局、博物館也可能有自己的手語翻譯,但這些翻譯都另有主崗,做翻譯只是臨時客串的副崗。這些翻譯人員主要是聾人家庭的健聽子女,從小就會手語,也有從聾校教師崗位跳槽過來的。

王麗婭介紹說,在美國有完善的社會化手語培訓機構和國家統一的手語考核等級標準,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公民自願接受手語培訓也非常普遍。在我國,手語還沒有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的語言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應有的重視,手語行業發展緩慢,除少數師範類高等院校在特殊教育專業中開設手語課外,手語教育培訓力量較為薄弱。

王麗婭說,借鑑國外的經驗,當前在我國應儘早推進實施手語翻譯職業化,制定國家統一的手語翻譯考核評價機制和等級標準,並將手語翻譯列入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考評範圍。在高等學校試驗開設手語翻譯專業,建立高校、社會和民間等多種辦學渠道培養手語翻譯人才,讓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到手語翻譯隊伍中來,帶動手語事業的不斷進步。手語翻譯職業化,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形成一個新的服務行業,以滿足社會不斷增大的需求。在手語人才的培養上,唐英指出,我國應吸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實行分級服務,像旅遊參觀場合允許持普通翻譯證書的非專業人員兼崗,法院等關鍵場合必須是持高級翻譯證書的專業人員才可上崗。前者可以通過對社會上已有的手語人才進行職業道德規範等培訓來獲得,培訓周期較短。後者需要進行多年培訓和多輪考試嚴格培養出來,並獲得相應的專業職稱。

翻譯規範亟待統一

1998年,《中國殘疾人》雜誌連載了一篇題為《手語新聞收視情況的調查與思考》的文章。文章稱:“被調查的聾人64.44%只是偶爾看手語新聞。聾人不經常看手語新聞的原因集中在手語方面,主要是看不懂手語翻譯,理解不了新聞內容,大部分聾人才放棄收看手語新聞的。”“被調查的聾人中78%—89%只能理解手語新聞中不足60%的手語”,“大部分認為翻譯新聞的手語與他們日常所用的手語差距很大”。

“雖然《中國手語》已經推行了十幾年,但中國手語在全國仍然不統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比如上海的手語很多時候我就看不懂,這是手語翻譯人員目前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趙娟接觸手語已經有十年了,談到手語翻譯的規範問題,她介紹說,“每次到現場去做手語翻譯,我都要提前一個多小時到達會場,因為我要跟與會的聾人朋友進行手語的溝通,防止因為翻譯標準問題帶來的交流不暢。”

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從事手語研究工作的全國性機構,中國手語的規範普及工作還只剛剛起步,“中國手語”的推行狀況並不是很好。對這一問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顧定倩介紹說:“中國手語的統一工作涉及手語翻譯的標準、使用、學習推廣的方方面面,首先,‘中國手語’自身體系並不完善,有些辭彙缺少,前段時間我正在參與《中國手語》的修訂工作;其次,聾人對它的認可和接受程度也是推廣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手語也是一種語言,它的推廣不能使用強制的辦法,因此中國手語規範的統一工作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令人欣慰的是,殘聯和有關部門一直在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2006年9月,上海50名手語翻譯員獲得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格認證。2007年1月,手語翻譯員被列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新職業。“我們應該看到,這一新職業需要有關部門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來規範和完善,比如職業的評定、翻譯的標準問題等。”顧定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