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司考之行政法複習方法

  行政法(包括行政訴訟法與國家賠償法,下同)難,無需多言,凡是參加司法考試的人,多有這種感觸。有時你花費很大的力氣去學,但成績卻平平。於是有人想要放棄,在此打住,各位考友千萬不可放棄!下面的一串數字說明,您一定不能放棄!2006年司法考試,行政法占10%左右約60分;2004年40分(總分400分),2003年63年(總分400分)……。所以強調一句,行政法是司法考試中的大戶,不可放棄!

行政法難在哪兒?有人說,行政法的知識點零散甚至可以說零亂化,行政法龐雜、瑣碎,難以掌握。其實,行政法真正的難點在於它的體系不系統、解題的邏輯思維。所以說學習行政法最重要的是明確基本概念,理清基本行政法律關係。

下面我就行政法總體上進行分類,逐一介紹,如何體系化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政法律關係,然後,增強做行政法試題的思維。從總體上看行政法可分為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五類。

一、行政主體。

行政主體是行政法上最重要的基本範疇之一,是理解後面一系列問題的基礎。學習行政主體,最困難的是掌握各種行政機關、行政機構的類別與職權,判斷其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如何判斷一個機關或組織是否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標準?萬國學校的季宏老師做出了以下的歸納:判斷的標準有三:(1)權,即行政主體依法擁有獨立的行政職權。(2)名,即行政主體必須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3)責,即行政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其中“責”的標準是關鍵。比如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兩者最為重要的差別是被授權者獲得了行政主體資格,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而接受委託者實施的行為,在法律後果上仍然歸屬於委託者。特別注意的是被授權的組織不能是行政機關。對於行政主體資格的判斷,雖有以上標準,但考友還需要多做練習,平時多留意機關的設定,增加些感性的認識。

二、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是行政法律關係中最為關鍵因素,起樞紐的作用。如果不理解行政行為這個知識,後面的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就不會理解。行政行為根據理論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的難點在於監督與適用,這部分知識較繁瑣、容易混淆。考友可建立在歸納總結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以便達到牢固,如將抽象行政行為置身於整個國家立法體系當中與其他立法檔案的監督與適用做一體掌握,才能避免混淆,達到融會貫通。監督問題的掌握不可僅記憶其繁瑣規定,而應注重理解其內在規定。再如適用問題的掌握同樣應當理解其內在規律,尤其是對於那些必須通過裁決方式來決定法律適用的情況。

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法上最核心概念之一,它對確定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具有決定意義。掌握具體行政行為要注意它的特徵,如處分性、特定性、單方性、外部性。而在這些特徵中,最為疑難的又當屬處分性這一特徵,對此,必須牢牢把握記住: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引起行政法律關係變動這一內涵。即直接引起變,而不是間接的。某些行政行為做出之後,儘管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不會直接引起權利關係的變化,這種行為不能被稱為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指導行為等。掌握具體行政行為時,特別注意行政契約的相關內容。行政契約中的一系列行政主體的行為,有的則就視為普通的契約行為。比如,行政主體給付相對方價款的行為,這只是一般的履行契約的行為。與民事契約中買方給付價款的行為,並無本質差異。在性質上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