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支招司法考試複習方法

  司法考試本來應該是一個平常的考試,其基本假設是一個擁有“合格”的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知識水平的考生可以順利通過該考試。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凡是沒有通過司法考試的考生,不管你是法學碩士,還是法學博士,都沒有達到一個“合格”本科畢業生的水平。因為,從目前司法考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來看,較好的法學知識素養只是通過司法考試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主要由於以下兩個原因,原本平常的司法考試搖身一變,成為非常的、折磨人的考試:

第一,考試大綱的要求和試題設計的要求之間的脫節。為了選拔可以“用真話騙人”的律師,同時為了選拔“精通公平正義之術”的法官和檢察官,司法考試大綱的設計者提出了一種非常理想化的要求,即未來的司法執業者必須通曉大量的法律知識,在絕大多數領域做到滴水不漏。遺憾的是,司法考試的試題設計不能承載這一任務。比如,即便是民法、刑法這么重要的部門法也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完成考核,這就決定了題目的數量是相當有限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同時為了實現考試的目的,題目的設計人必須按照考試的規律進行題目的設計,這就是考題必須具有信度、效度和區分度。由此,大多數的題目考查的就是在司法實踐中用的最多的法律知識。這也是“每年都有80%的知識點會被重複考查”的原因。這樣,考試大綱的要求和試題設計的要求就出現了不可避免的脫節,這種脫節集中體現在大綱要求掌握的65%的知識和考試沒有關係。毫無疑問,如果你按照大綱的要求全面而詳盡地備考,,你也就選擇了“苦不堪言”的非常司考之路。

第二,“雲遮霧繞”的題目設計。和第一點相聯繫,既然出題人被迫在極其有限的知識點上考來考去,為了防止 分數線達到560分或者90%的考生都能及格的情形出現,把題目設計得難一些就是必然的選擇。這幾年,出題人主要通過增加考查知識點的複合性、理論性、隱蔽性等手段來增加題目的難度。這樣的題目初看起來不是很難,卻殺機暗藏,得分不易。比如,2002年以前如果考“債的保全撤銷權”,一道題的選項往往只涉及撤銷權的問題,但是2004年以後,一道選擇題的四個選項就可能包含撤銷權、代位權、契約的無效、贈與契約等多個知識點。再比如,以後要做對某一個單項選擇題,可能需要你準確掌握建築物區分所有、相鄰關係、共有、地役權、 商品房買賣契約等諸多知識。總之,普遍的感覺就是,司考的題目雲遮霧繞,陷阱很多,題目出的“不爽快”,比較“狡猾”。

既然出題人將難題轉嫁給了考生,考生必須尋找救贖之道,以非常的複習方法應對日益異化的司法考試,達到“多快好省”的複習目的。儘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複習方法,每一種複習方法都各有利弊,但是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和針對性,避免做過多的無用功,以下兩個建議是不容忽視的:

第一個建議:首要的是抓重點。司法考試最重要的特點是規律性很強,重點非常突出,即大約80%的知識點是每年反覆考核的,而這些重點內容又只占大綱內容的30%。從理論上說,只要掌握了這些重點內容,就一定能通過考試。可見,司法考試的複習是一門“放棄的藝術”,考生有資本輕視甚至放棄不重要的內容;允許“投機取巧”,因為可以直奔主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確定重要考點和如何牢固掌握重要考點並且能在考試中正確運用。

重要考點的確定有兩個最有效的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反覆研究近五年的真題。可以說歷年真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就是重點,這是一個真理,屢試不爽。

第二個途徑是通過對考試普遍規律的把握來確定司考的重點。在考核的內容上,各種類別的考試的重點可以概括為九個字:“重要的、新穎的、例外的”。所謂重要的知識點,是指調整社會生活頻率最高的法律制度或者部門法。契約法為什麼重要?因為人“無往而不在契約中”。契約的成立和契約的效力為什麼重要?因為這是契約法調整社會生活不可迴避的理論問題。所謂新穎的知識點,是指新出台的重要法律和司法解釋。建築物區分所有、地役權、占有制度為什麼是民法的重點,因為他們是全新的,填補了法律制度的空白。《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為什麼每年考幾分,因為他們是新穎的,同時也是重要的。所謂例外的知識點,是指對原則規定的例外規定。專利新穎性喪失的例外之所以考得多,是因為要求考生對新穎性這個制度有全面的掌握,同時由於一般規定比較容易掌握,因而就考相對不太容易掌握的例外規定。並且,如果一項法律制度同時充足“重要的、新穎的、例外的”這三個要件,就一定是重中之重。比如《物權法》規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地役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這也是規律,重複發生作用。

第二個建議:重要知識的掌握必須全面而牢固。一方面司法考試的複習是一門“放棄的藝術”,對不重要的知識點可以少複習甚至不複習;另一方面,對於重要考點的具體內容就容不得“絲毫”取捨,必須“一網打盡”。凡是重要的考點,一方面要掌握其背後的理論根據,另一方面要掌握所有的法條。有時候,一個重要考點涉及的法條可能分散在幾個法律檔案中,就必須集中起來全面掌握。比如對於善意取得制度,除了需要掌握《物權法》第106條關於善意取得構成要件的規定以外,還需要掌握第107條對遺失物善意取得的規定。不僅如此,還需要掌握公示、公信原則、異議登記、贓物的善意取得、效力待定的契約等內容。

為了達到牢固的要求,以下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第一,掌握制度背後的原理,理解有助於記憶;第二,多做真題,通過真題的訓練不僅可以摸索出題的規律、最佳化解題的方法、確定複習已經達到的程度和狀態,而且有助於知識的理解、運用和記憶;第三,反覆複習,“重複、重複、再重複”,這是文科考試最根本的複習方法,對於重要考點,更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