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完全高效手冊

  我是外交學院非英語專業的一名在讀生,於1999年6月參加了全國英語普通四級考試,成績是97分,當時也是全國前幾名吧。再考慮到我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應該講是最有效率了。現在談一下我當時的一些準備經歷以及對中國諸如四六級這種考試的認識與感受,與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先說一下當時的整個過程吧。

我當時可以講是給自己限制死了時間。就是一個星期的準備。一方面,是由於我們學校很重視外語的學習,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接受到了包括兩名外教在內的比較系統而專業的培訓,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水平很自信;另一方面,是由於我當時也是事情太多,脫不開身。

我是從做一套往年的真題開始接觸四級的。這樣的開始最直接,做完第一套題就大體給出了四級考試總體的難度範圍以及自己水平與四級考試的適應程度。當時的感覺是試題總體難度不大,但是閱讀理解題的答案倒是挺耐人尋味的,不過試題總的來講在我的水平控制範圍之內。

接下來便是制定計畫複習。白天得上課,沒有時間,便自然都壓倒了晚上。依然是以做題為主,我採用了四級考試委員會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的一本《四級考試歷年考試題及答案詳解》,書中一共10套題,每晚6:00到10:30做兩套題加總結分析,這一段時間可謂是黃金時間,我是絕對地集中精力,做題時模擬考試場景,給自己規定時間,做完題後結合書後的答案詳解,仔細分析錯題的原因。

分析試題是當時的重點,我當時給每一套做過的題都做了一些數字統計,包括語法單詞選擇題每套考幾道純語法題,幾道單詞辨析題,包括閱讀理解題每套考幾道綜合分析推理,幾道回歸原文找答案等。這樣就相當於把一套考試題做了一次清楚而較徹底的解剖,幾套題做下來,四級考試題考察的知識類型、範圍就基本上脈絡清晰了。

當然不能為統計分析而分析,最重點的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開動腦筋,對題目反覆思考,體會出題人的思路,找出題目的規律。這是最核心的部分。我當然思考的重點是閱讀理解部分,因為這一塊分值大(40分),由於思路不對而非水平不夠失掉分的可能性也大。

我當時可以講是對所有的分析推理題,也就是所謂"隱含意"的題都進行了徹底的思考,一次次地把自己的思路往答案需要的方向,也就是出題人的思路上靠,最後終於是做到了一看到題,就會有到位的反應。

由晚上11:00至12:30左右則是複習四級單詞時間。四級題目中為一些四級範圍單詞量身定做的題目不少,因此這一部分必須準備,用的書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大,書店裡巨多,我也就不必指出一本了。就這樣,我有條不紊把按部就班地複習了七天,就上考場了。我的經歷中並未提及聽力與作文部分,因為這兩部分客觀地講是你實力就根本的表現,不是做題找規律能提高多少的,不過當然在規定時間內多做幾篇文(可以參考一下toef作文),抽空多聽聽英語題也有一定作用。

以上的經歷歸結為一條經驗,把題做熟了,把題思考透了,你就已經盡到最大的努力了。

一個星期的經歷,使我對中國的這種英語水平測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聯考到四級,無非是一條路線,即考你合面紮實的語法基礎,說實話,特別是後者,與你的英文水平聯繫不是特別大,當然,你沒有一定的英文基礎也是不行的,但是有了基礎後就得去找這些不屬於語言學而屬於"題目學"的規律了。

因此我在這兒勸那些真正有志於“學”的同學們,別把這考試太當回事,平時該怎么學就怎么學,注意水平的積累,不要整天按考試的日程走。只有這樣,你學到的,才是會使你一生受益的知識,而不是會使你一時受益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