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英語——“問題英語”面面觀

  由於課堂內外對英語教育的高度重視,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在逐年攀升,也許在數十年之後,英語將成為知識界的第二工作語言。各式各樣的詞典、教材、參考書,都為推動我國英語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然僅就公開出版物的層面上,“問題英語”仍然不容迴避。儘管我們有“中國質量萬里行”,但似乎還沒有深入到文化這一獨立王國。“問題英語”不外幾個方面——

片面的理解難免導致翻譯的閃失

“三十六計,走為上”在《現代漢英詞典》(外研社)中被譯成“of the thirty-six strategems, the best is running away; the best thing to& nbsp; do now is to quit”。該條目有兩大錯誤。一是將單詞“stratagems”拼成了“strategems”。第二個錯誤也許是致命的錯誤,是編者對“三十六計”的理解流於表面。“三十六計”將計策分為六套,每套六計。第六套“敗戰計”是敵強我弱時使用的,又分為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也就是說,在敗局難挽的情況下,逃走才是上策。並非編者所譯的“在所有三十六計中,逃走為上策”。建議改為 “according to the thirty-sixth stratagem, the best is running away。”(即: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語言作為一門學問包羅萬象,不是憑想當然就能做好翻譯的。

王伯慶博士在《十年一覺美國夢》一書寫道:知道《三國演義》的英文名字嗎?叫“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三國之間的羅曼史)。必須指出的是“romance”,不是指“羅曼史”,而是“傳奇故事”。

《幽默故事》(北師院出版社)將小標題practice譯為“鍛鍊”,使人感一頭霧水,應譯為“習慣”才能還原其幽默的元素。

知識的缺失造成的錯誤,主要見於英譯漢文章

上外的《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第二課的 note 3,編者將“1973——1974年間的能源危機”解釋為:“dwindling(縮小)natural resources < /span>and access to energy supplies brought about a nation-wide energy crisis in 1973 ——1974 in the u.s.a. ”。這顯然是片面的。其深層原因是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將原油提價,對美國等頑固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這樣才導致了“during that period, gas was rationed and households were required to conserve fuel and electricity”。

在《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三課的作業中,第8題的第4小題:mohandas gandhi was known as both a ______man and a powerful leader. 答案為“ humble”。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課文輔導》(p99)以及嚴汛的《精讀導學》(p74)中,都把這句譯為“甘地是個出身的卑微人”。實大謬不然也。據《外國歷史名人傳》中黃思駿的《甘地》一文,甘地的父親先後擔任過拉捷克特邦和萬卡內爾土邦的首相,說明甘地的出身並不“卑微”,依記載,譯為“甘地是個謙遜 的人”較妥。不懂歷史的人,是翻譯不好歷史文章的!

channel —9在2003年3月16日將洱海翻譯為“erhai sea”,系出於地理常識上的錯誤。洱海其實是一個斷層湖,中國西部沒有真正的海,人們習慣就把遼闊的水域稱作海。應譯為 erhai lake,還其廬山真面目。

中央電視就台昆明舉辦世博會作過“焦點訪談”。當採訪美國帶來的參展花卉時,對方說是“snapdragon”,中國譯員將“snapdragon”坦然翻譯成了“會吃東西的小龍”,實在是貽笑大方。“snapdragon”實際就是“金魚草”,又名“龍頭花”,“龍口花”,是一種草本花卉。對園藝博覽會採訪的記者必須具備花卉方面的基礎知識!

《現代漢英詞典》p369 “dahlia”為“西番蓮”,錯。“dahlia”實為“大麗花”。大麗花屬菊科球根花卉,西番蓮屬西番蓮科攀緣花卉,二者不同種不同科,怎么能“關公戰秦瓊”?

還要提到兩幅插圖,一是《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unit 9 “the death of hitler” 的插圖。作者william shirer明確寫到:he (希特勒)shot himself in the mouth.而教材的插圖則畫成希特勒對著左太陽穴開槍自殺;二是在四川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兒童英文識字寶典》中,glove的插圖成了連指手套。須知,英語中的手套分三種,glove通常指五指分開的手套,mitten才是連指的手套,gauntle t指五指分開的長手套。

錯誤來自對相似辭彙看花了眼,實在令人扼腕

王興揚的《大學英語》(精讀輔導)第二冊25頁,將the fog resulted in several cars running into each other on the highway. 將句中的highway譯為“高速公路”,可謂望文生義的低級錯誤。還標榜是輔導書籍呢,自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highway 主要用於美國,意指“main public road”,即公路或交通要道。而非王興揚和伍樂其認為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英語中可譯為“expressway”。

《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p135第7題第6小題: a special commission will be set up within three months to study the question of how to ______ historical houses in the city. 橫線上應填 preserve. 問題是後面的historical houses似有不妥。history有兩個同根形容詞,即historic和 historical。historical表示“歷史(上)的,歷史題材的”;historic表示“歷史上著名的,有歷史意義的”。看來,還是用historic較吻合。

許多高層次的英語書上同樣是問題多多。李靖編寫的《考博英語實戰指導》赫然將desert注釋為“甜點心”p22,顯然是將dessert (甜點心)和desert(沙漠,拋棄)混淆了。劉延的《清華大學博士生入學考試辭彙訓練》:chronicle----慢性的(p123),實為“編年史”,chronic才是“慢性的”。deathly是“死一般的”,而非致命的(p124)。scrutiny才是“仔細而徹底的檢查”,而非scrunity (p103)。synonymous是“同義的”,而非“同時的”(p114)。

在電子詞典《好易通》中,goal與jail同義,作“監獄”解,也是與gaol混淆的結果。

教材生詞編排上錯亂,前面多次出現的詞語,在後面卻成了生詞

《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unit 9,在new words中列有 make notes。其實,早在第一冊unit 1和unit 6中已經兩次出現過了make notes了,怎么直到unit 9編者才醒過酒來。《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unit 6的new words中列有pass through,其實,早在第一冊unit 10齣現過了。編者這次覺悟得更晚。在《新視野》(讀寫教程)第一冊中,短語in the past ,在p111就已使用在正文中,而在p 121卻以new word身份出現。再者,先是p134做了 thanks to的專項練習,卻在後面的p140列出 thanks to是生詞。unit 4中icon 和 片語drop off 應列為生詞 ,將anyone從生詞表中清除。《文秘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課的生詞表上有sea-ear or abalone一詞,但課文中根本就沒出現該詞。

翻譯直硬平淡,缺乏文采,大大低於原作的水準

《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unit 5有句子:he looked our door and passed by, he and pony, and the& nbsp; saddle. 陳登在他的《教學與輔導》中譯作:他看了看我們家的大門走過去了——他連同那匹小馬和那副馬鞍子。竊以為後半句稍遜風騷,如譯成:——那人,那馬,那鞍。這樣慢速讀來,不僅為文乾脆,還強烈地傳遞了作家當時的失落與無奈。《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有短語, a piece of cake。這在王邁邁的《輔導手冊》中譯為“太容易了”。我認為a piece of cake無論喻體到喻義都酷似漢語。譯為“小菜一碟”更加巧妙。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 unit 3 : why i teach 一文中,最後一句“i occasionally find myself catching my breath with them.”其實就是一個pun。它一方面指“我有時感到自己也和他們一起開始成長了”,同時還有“rest and get back his normal breath”之意。翟象俊的《教師用書》、孫懷慶的《輔導精品》等的譯文,都只保留了第一層意思,丟掉了第二層意思。雙關不再,充其量也只是一個“不忠的美人。”

在《新視野》(讀寫教程)第一冊,p110選用了西方的一隻傳統歌謠:“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參考譯文是:“舊東西,新東西,借來的東西,藍東西。”味同嚼蠟,不符合聞一多先生“譯出來是也必須是詩”的理念,要求翻譯者也應是詩人。幸好我寫過100多首詩,建議改為:“有新的,有舊的,有藍的,有借的。”這樣就譯出了韻尾,讀起來像支歌謠。

文章存在明顯的語法錯誤

在《新視野讀寫教程》(預備級)中,p61 “getting the message”第3題違背了“平行原則”。原題為“a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you should try to ______ , being good at _______and learning from your mistakes”,答案是“learn the language in your own way; guessing” 。應將動名詞being改為動詞原形be,應將動名詞learning 改為動詞原形learn。

p43:wage[u],即不可數名詞,錯!因文中就有shakespeare名言佳句:our praises are our wages. wage就是以複數形式出現的。

《英語沙龍》有一個欄目叫做《每月幽它一默》,英語譯名為“have a humor every day”。其實,這個翻譯是不準確的,homor是個不可數名詞,故應去掉不定冠詞 a。

濟南大明湖的英語簡介患有多處語病:

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被譯作:lotus on foui sides and willows on three, mountains outside and a lake within. 其中lotus應為複數lotuses,與willows平衡;foui刻錯,應為four。

2. 鐵玄紀念堂中:tie xuan commemorate hall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qing dynasty (1792 ad ) in commemorate of tie xuan.劃線部分應為 commemoration hall和in commemorating of 。再, the figure is so life-like that it’s eyes seem to tell us something uncommon. 其中it’s至少應為its 最好是 his。

3. 船碼頭處:visitor can also use the boat ticket to arrive tie xuan’s temple or main gate,arrive後面少了介詞。應為arrive to 或 arrive at。

四門塔的英語簡介也有類似的問題,it is well know in the world with its simple and stately structure.。其中know 應為過去分詞known。

《現代漢英詞典》把“有志者,事竟成”譯為where there’s a way(p474),應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窮追不捨”被譯成run down a convict(p717)(追捕罪犯),令人費解。

《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unit 6的new words中,invariably的英文解釋為unchangeable,invariably是副詞,unchangeable是形容詞,牛頭不對馬嘴,改為unchangeably。《四點導學》(中國少兒出版社)中:this is the last time that i shall gave you a lesson。顯然,gave應改為動詞原形give。尹小瑩的《外貿英語函電》some businessman(p2),應為some businessmen。

高校、公園的英語譯名欠規範

高學分專科、學院和大學,其對應的英語是college, institute, university。北京理工大學譯為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從university自願降到institute,中南林學院譯為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從institute升至university。在很多地方,北京大學譯為peking university,清華大學譯為tsinghua university(包括cctv-9字幕),這二者的譯名仍採用解放前的“威妥瑪”氏拼寫法,帶有明顯的復古主義傾向。1978年後,中國的人名、地名須用漢語拼音來標註。北大、清華在中國教育的殿堂里是在最前排就座的,他們理應模範遵守這一約法。

公園濫用音譯,有偷懶之嫌。趵突泉在劉萬同的《財會英語》中被譯成baotu spring (p268),應譯為leap spring 。作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梅花泉(因五股泉水成梅花狀噴出而得名),也被音譯成meihua spring,譯為 plum blossom spring,才更加傳神,更富詩意!

白洋淀的導遊牌上,“紅菱”被硬硬地翻譯成red ling 。菱角有對應詞的, 應改為red water chestnut。這裡常常有外國人參觀,我看後實在汗顏!

音譯詞語值得商榷

突出的是“愛滋病”一詞,愛滋病原譯為愛滋病,也許“愛”字太神聖了,後又改為愛滋病。作為一個艾姓文化人,對這兩種譯名均持反對態度。至於“防艾”、“抗艾”這種新聞簡稱,更是令人憤慨。鑒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在中國,我認為音譯成“ 曖滋病 ”較妥。

電子詞典冒出錯誤發音

詞典作為工具書,行文講解須具典範意義。而《好易通》牛津3000將作“政權、政體”的regime/rei`зi:m/發成了/ rei` dзi:m<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將作“目錄”的content發成了/con`tent/(滿意的),作鴿子講的dove/ dλv/誤讀成dive的過去分詞/douv/;frantic 的音標註為/frætik/,應為/`fræntik/,等等。失誤連連,這些都是令讀者客戶所不能接受的。

各種印刷性錯誤更是俯拾即是

在《新視野讀寫教程》(預備級)中,p43的 refuse/`rifju:z/,用作動詞。 音標註錯。refuse有兩種詞性:用作動詞時讀作/ri`fju:z/或/ri`fjuz/;作名詞時讀作/`refju:s/或/`refjus/。作為教材,僅僅用“無錯不成書”是說不過去的。

《現代漢英詞典》p1119“熱烈的掌聲”的譯文是“warn applause”應為“warm applause”。p19半空中 “in mind air ”應改為 “ in mid-air。

由石磊主編的《現代國際關係史詞典》中有布魯塞爾會議和布魯塞爾條約詞條,布魯塞爾均譯成了brussel,應為brussels。尹小瑩的《外貿英語函電》中,buttons and stationary(p22)應為buttons and stationery, duely(p203)duely應為duly。nail enamals(p252)應為nail enamels (指甲油)。劉萬同的《財會英語》中,“解僱”aly off (p294)應為 lay off. revnue(p222)應為revenue 。

非英語專門書刊上的印刷錯誤更是瞞天過海,逍遙法外。閻學通翻譯的《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中,p828 的石油美元petrodoliars 應 petrodollars,p816的三極體系 tripoiar&n bsp; system應tripolar system,p800 和 p821 的歐元euro 應euro (字母e小寫時為紅灰色大袋鼠。倪世雄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p102(注釋1)mathemastical應為mathematical。

濟南大明湖蘭島的英語為orchid island ,嚮導牌上則是orchid lsland,讓人看了大殺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