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級的“超載”與法律的“缺位”

  任何重大的發明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面世同時釋放出了“造福”,也往往釋放出了“禍端”,這大概是一個定律吧。就像火藥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常常屠戮生靈,如同計算機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也懶惰了我們的手腳。“考試”這個綿延千年的發明,在延攬大量人才的同時,也同樣大大豐富了“弄虛作假”的內容,以致今日的考試幾乎和作弊成了“孟不離焦、焦不離孟”。

在剛剛結束的四六級英語考試中,西安一些作弊者充分繼承了作弊“先驅”的想像力和執行力,動用手機、qq,把四級考試玩弄於股掌之間(作弊者“承蒙”法律空白之“福”,從派出所全身而退);甚至北京有考區還出現了“先讀聽力、後念答案”的驚世一幕,警方估計有人用廣播發射器大面積作弊。相較古人的衣內寫文、夾帶袖珍書、送關節,技術的發展給了作弊以“革命性的進步”,因為古人最有技術水準的也就是“飛鴿傳書”而已。

相比於古人作弊要冒“取消生員資格、戴枷遊街、杖責、發配邊塞、殺頭”的風險,今人所付出的代價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可是,即便古代學子頭上懸著那么多達摩克利斯神劍,怎么還是難以杜絕作弊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呢?全在於“一考定終身”,一旦金榜題名,什麼功名什麼利祿什麼黃金屋什麼顏如玉,全都紛至沓來。如此誘惑之下,後來者與其碌碌無為,不如瀟灑走一回,連朱元璋剝貪官皮都根絕不了官員的腐敗,何況是杜絕作弊呢?

今天,別說作弊處罰制度難望古代之項背,即使將來《考試法》實施了,真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作弊,恐怕也難有定論。稍稍分析一下,其實在林林總總的各類考試中,有一類考試作弊稱得上“考生總動員”——四處開花、到處泛濫。在這類考試中,有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