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口語交際在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們情感交流的催化劑,是傳遞知識的播種機,也是溝通思想的氧化劑,口語交際的培養勢在必行。低年級學生可塑性強,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起始階段,良好的口語交際將為他以後的人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在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挖掘課本資源,創設說話情景。在拼音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多幅生動有趣的情景圖,並配上琅琅上口的兒歌。在熟讀能背兒歌的前提下,我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語言給每幅圖編個小故事,學生熱情高漲,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適時加以指導和肯定,然後全班評一評誰是故事大王。這樣就把拼音學習與發展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真是一舉兩得。
  我把識字教學與發展學生語言同步進行,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漢字的基礎知識,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以求掌握漢字的音、形、義。為了鞏固生字,還可以讓學生把幾個生字串起來編故事。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認識某個字的識字小故事。
  閱讀教學中口語訓練的滲透機會就更多了。既可以對一些課文的空白處進行“補白”,如:續編故事,學完課文《螞蟻和蟈蟈》,在最後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蟈蟈又冷又餓,此時會想些什麼呢?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它又會怎么做?還可以學完課文後談自己的感想,如學完了《烏鴉喝水》一課後,我問學生: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你從中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然後採用小組討論形式,答案精彩紛呈,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既鍛鍊了說話,又發展了想像力。
  二、口語交際課加強互動,激起學生說話的願望。口語交際課的教材內容都隱含著豐富的互動性,如何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實施過程使學生比較輕鬆、快捷地掌握口語交際的有關知識,提高交際水平是對老師的一大挑戰。課本中專門編排了“口語交際課”,內容包括:向同學們介紹“我的家”、“介紹自己”、“問路”、“打電話”等。
  例如在我設計的口語交際課《打電話》時,這個練習是學生都經歷過,因此我首先創設情景,選幾組學生上台進行打電話的互動練習,了解打電話的基本常識。每一小組的表演各不相同,然後評一評哪一組表演你最喜歡,為什麼?最後說話有禮貌、講完整的那組是冠軍。隨後我讓同桌兩個人練習,並要求做到有禮貌、講得完整。如果僅僅是“有禮貌地把事情說清楚”,那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沒有使他們在原來基礎上得到提升,因此課前我先布置學生了解通訊設備的發展史,課上進行交流,我還創設各種故事情景,讓學生能練習靈活、機動地應變。當場讓學生用手機和場外的親戚朋友聯繫。這樣處理教材就大大激起了學生說話的熱情,使口語交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落實,增強了學生在活動中運用的意識。
  三、藉助生活實踐,無拘無束練口語。生活是說話的源泉,口語交際活動無所不在。把口語交際的課堂“遷移”到廣闊的社會、美麗的大自然中,營造一種寬鬆自然的交際氛圍,就會使口語交際豐富多彩,使學生說得有滋有味。孩子們的觀察、想像及表達能力也能盡情發揮。
  每逢節日,我都要讓學生把過節的情景描述出來。例如:“三八婦女節”,我布置學生幫媽媽做一件事並且說一句感謝媽媽的話,第二天把經過講一講,每周三晨會課進行新聞發布會,把社會上、電視上看到的新鮮事、有趣事向同學們報導。
  口語交際培養的途徑很多,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將不斷探索和研究,力求不斷完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得到最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