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會計工作》--用賬篇

1.會計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工作所要達到的終極目的,是評價企業會計工作是否有效合理的標準。會計管理活動的特點是價值管理,是對價值運動的管理。所以,作為經濟管理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管理工作,也應該以提高經濟效益作為最終目標。研究表明,從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環境和會計工作的實際能力考慮,現代會計的主要目標可以確定為如下幾項:
(1)提供關於一定時期內企業經營活動基本情況的資料。利用這一資料,投資人可據以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評估經營者的經營業績,並對企業將來的發展作出必要的指導;利用這一資料,經營者可以分清責任,尋找不足,改善管理,提高績效。
(2)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的可靠資料。企業的財務狀況,包括企業對資源的控制情況、企業的資金構成、資金流動性和償債能力以及企業適應其所處環境變化的能力(即應變能力)。
(3)提供有助於信息使用者預計、比較、評估企業經營業績,尤其是盈利能力的財務資料。關於企業的經營業績,尤其是獲利水平的資料,對評價企業今後有可能控制的經濟資源的潛在變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有助於預計企業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產生現金的能量,還有助於判斷企業利用新增資源可能取得的效益。
(4)提供有助於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指揮、調節和監督的財務資料。指揮、調節和監督,是會計的控制職能。通過控制,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納入到社會需要和人們所希望的軌道,並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完成預期的目標,這正是人們需要會計的一個重要理由。
(5)提供有助於判斷企業在完成目標過程中對經濟資源有效利用能力的財務資料。經濟資源總是有限的,投資者所希望的當然是以儘可能少的資源耗費(投入)獲得儘可能多的經營成果(產出)。這裡涉及到對資源有效利用程度的評估與衡量所需要的信息,理所當然地應由會計這個信息系統來提供。オ

2.會計報表的主要使用者有哪些?不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有何側重?ケ嘀苹峒票ū淼哪康氖俏了向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提供其在經濟決策中有用的信息,包括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資料。一般說來,會計報表的主要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者。對投資者而言,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其投資的完整性和投資報酬,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未來的獲利能力和利潤分配政策等。
(2)債權人。對債權人而言,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了解其債權的保障和利息的獲取,以及債務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按期償付債務。
(3)政府及其機構。對政府及其機構而言,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社會資源的分配情況,以作為決定稅收等經濟政策和國民收入等統計資料的基礎。
(4)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而言,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經營活動的範圍,為選擇投資和貸款方向提供依據。オ

3.會計報表分析的意義和分析重點是什麼?
會計報表分析是指以會計報表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預測的一種業務手段。會計報表分析具有以下意義:
(1)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揭示財務活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為改善經營管理提供方向和線索。
(2)預測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為投資人、債權人和經營者的決策提供幫助。
(3)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察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完善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會計報表的真正價值是通過對其分析來預測未來的盈利、股利、現金流量及其風險,以幫助公司管理當局規劃未來,幫助投資者進行決策。會計報表分析的目的,是聯繫企業的某些決策作出預報。傳統上,會計報表分析的重點一向放在債權人和普通股東的決策上面。但是,管理當局、政府機構等越來越關心這種預報。會計報表分析的具體目的因報表使用人而有區別。

4.反映企業變現能力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變現能力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反映企業變現能力的財務指標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1)流動比率。它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比例關係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企業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一般表明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強。同時,還要用流動比率去衡量企業資產流動性如何。一般要求企業的流動資產在清償流動負債後,應能基本滿足日常生產經營中的資金需要,但並不是流動比率越大越好。因為,比率越大,表明企業流動資產占用較多,會影響企業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比率過低,說明企業償債能力較差。流動比率一般要求在2∶1左右。但各部門、各行業生產經營方式不同,生產周期不同,對資產流動性的要求並不一致,所以,要根據不同具體情況確定標準比率,作為考核的尺度。
(2)速動比率。它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項目中容易變現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總額比例關係的指標,被用來判斷企業的支付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很早就被用來作為流動比率的輔助比率,又稱為酸性試驗率。速動比率一般以1∶1為好。當然,實際工作中還應視各企業的情況和其他因素來判斷。流動負債減去速動資產的差額與企業流動負債之比,表明企業不能支付的流動負債危險有多大,稱為企業血壓。オ

5.什麼是資本結構比率?反映企業財務風險和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資本結構比率是指債務、所有者權益和資產的相互關係。它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長期償債能力。其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淨值債務率、已獲利息倍數等。
(1)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係。資產負債比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又稱舉債經營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財務支持能力的指標,是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晴雨表。負債的比例越低,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得到保障的程度越高。
(2)產權比率(又叫債務股權比)。它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該指標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係,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該指標同時也可表明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說是企業清算時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它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之一,產權比率高,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弱,產權比率低,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強。
(3)有形淨值債務率。它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淨值的百分比。有形淨值是股東權益減去無形資產淨值,即股東具有所有權的有形資產的淨值。其計算公式為:

該指標實質上是產權比率指標的延伸,是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從長期償債能力來講,比率越低越好。
(4)已獲利息倍數。它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該指標反映企業經營收益為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已獲利息倍數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否則相反。

6.什麼是資產管理比率?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資產管理比率又稱運營效率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效率的財務比率。資產管理比率包括: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
(1)存貨周轉率。它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它是銷貨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的周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率指標的好壞反映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響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整個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來講,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貨周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2)應收賬款周轉率。它是指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用時間表示的周轉速度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叫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它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般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資產利用效率越高;否則,企業的營運資金會過多地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的資金周轉。
(3)流動資產周轉率。它是銷售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餘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於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4)總資產周轉率。它是資產平均總額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的“平均資產總額”為年初資產總額與年末資產總額的平均數。該項指標反映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辦法,加速資產的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總之,各項資產的周轉指標用於衡量企業運用資產賺取收入的能力,經常和反映收益能力的指標結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評價企業的收益能力。

7.什麼是收益比率?反映企業賺取利潤能力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收益比率反映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管理人員,都日益重視和關心企業的收益能力。收益比率主要有銷售淨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淨利率、淨值報酬率和已獲利息倍數。
(1)銷售淨利率。它是指淨利潤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該指標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淨利潤的多少,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從銷售淨利率的指標關係看,淨利潤與銷售淨利率成正比關係,而銷售收入額與銷售淨利率成反比關係。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額的同時,必須相應地獲得更多的銷售利潤,才能使銷售淨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銷售淨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銷售淨利率可分解為銷售毛利率、銷售稅金率、銷售成本率、銷售期間費用率等。
(2)銷售毛利率。它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銷售收入與銷貨成本的差。其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產品或商品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毛利率是企業銷售利潤率的最初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3)資產淨利率。它是企業淨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把企業一定時間的淨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可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收節支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
(4)淨值報酬率。它是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的百分比,也叫股東權益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

由於:股東權益=總資產-負債=淨資產
所以:淨值報酬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100%
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一般來說,企業的收益能力只涉及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情況,也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或損失,但只是特殊狀況下的個別結果,不能說明企業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②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③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④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積影響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