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同網友的財管考試經驗

  第一位: 
毫無疑問,要應付考試的話,做題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應該明確一點,千萬不要只依賴做題,不要以為只要題量上去了,自然就掌握了。實際上,做題也存在一定的技巧的。 
1.首先是選用參考書。我的建議是一門課用一本單獨的參考書,那樣信息量可能會大一些。至於是用a出版社的,還是用b出版社的,其實意義不大。大家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參考書都是大同小異,在作用上區別不大。 
2.做題過程中,不要急於翻答案,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這要求在做題前就對書本上的相關知識已經比較了解,至少遇到不會的題,知道考的是什麼。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3.在對答案的時候,切忌只看自己錯了的題。其實在做題的時候,尤其是客觀題,或多或少都存在拿不準*蒙對的情況,如果這種題你不看的話,難保下次還能對。所以說,對完答案後,應再把所有的題都看過一遍,確定沒有漏掉的知識點。 
4.對做錯的題或者是猜對的題,要翻書檢查是什麼地方沒有掌握,最好用一個筆記本將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記錄下來,隔一段時間就要將筆記本上記載的東西再溫習一遍,以免下次又犯相同的錯誤。其實,題目可以千變萬化,但知識點總是有限的,如果掌握了那些知識點,題目怎樣變化都不怕了。 
5.對於那些自以為已經很熟的題,還是要丟開書像考試那樣做一遍。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自以為已經爛熟的東西,可是一到考場上竟想不起來了。歸根到底,還是不紮實造成的。所以,平時就要像考試那樣要求自己,千萬不要忽略許多細節的東西。 
6.做模擬題應在考前或者已複習得差不多得時候做,一來為檢驗一下自己的水平,二來看看還有沒有漏掉的知識。對往年的試題也要看,主要是熟悉一下出題的風格,同時也可幫助對今年的趨勢作一下判斷,當然也可以檢驗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 
其實,做題的關鍵在於質量,做一題就要掌握一題,在考試中,如果應該拿到的分都拿到了,不該丟的分沒有丟,估計及格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第二位: 
財務管理考了三年了仍未通過。第一年,滿懷信心地報了這一科,誰知成績下來後傻眼了,差兩分。第二年總以為自己可以百分之百的通過了,書看了兩遍,沒做題。誰知卻得了四十多分。去年更是得了59分。我想通過cpa考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簡單,關於財務管理我總結了以下四點,希望我的失敗和教訓能給將要參加cpa,或打算參加cpa考試的同志一些啟示。 
1、教材中的內容並沒有完全的理解和吃透。有些東西總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其實不然,我感覺看一遍書應該有看一遍的效果,在理解程度上也應更深一些,而不是單純在乎看了幾遍書。此外對於財務管理,做練習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做練習可以發現你對教材理解的程度,通過做練習可以發現書中似懂非懂的地方,如果此時再看它,效果就會大大提高了。如2000年股利計算的那道題,其實就是書中的原題,當時為什麼做錯了,就是因為對一些概念還未真正的理解。還有去年試題中籌資和投資的那兩道題,如果對教材理解不深的話,一拿到題就感覺沒有解題的思路,這樣在考試中是非常被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