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地面沿板縫方向裂縫及預防

一、縱向裂縫產生的原因 來源:

沿板縫方向產生縱向裂縫的因素較多,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板縫嵌縫質量低劣。裝配式板是由多塊條板拼接而成的體系,條板之間灌縫後成柱鉸連線,能傳遞剪力,但不能傳遞彎矩,雖然仍非一體,但具有一定的整體性。相鄰板之間有明顯的共同工作效果,這對改善受力板的工作狀態是有利的。有的施工人員對此認識不足,操作草率,用落地灰、碎石雜物填塞板縫;有的用粒徑較大的其它部位的剩餘混凝土灌縫,致使大骨粒卡在縫的上部,影響縫底混凝土搗不實,養護不良,嵌縫質量不高,傳遞剪力能力減弱。當一塊板受較大荷載作用時,即與相鄰板產生錯位而導致縱向縫。 

二是灌縫後施工受荷過大過早。施工中為了加快進度,往往在嵌縫後即著手下道工序的施工,從而導致嵌縫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或由於荷載過大引起板與嵌縫混凝土脫離,或由於受荷載過早而造成嵌縫混凝土“內傷”,使嵌縫名存實亡,失去了傳遞剪力的作用,這就是產生縱向裂縫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是樓地面面層與樓板結合不實。在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8(tj10—74)中,樓面面層是作為恆載處理的,面層與板面結合牢固時,在設計荷載作用下,板撓度減小,強度安全儲備提高,板與面層為一體;反之,如果板面清洗不淨,亦不灑水濕潤,勢必造成面層與板面脫離,則面層對板的強度、剛度均不能起增強作用,變形也就不可能減少。 

四是安裝樓板時支座處不鋪墊砂漿。設計裝配式樓板時,是將樓板作為簡支梁計算的,支座為理想鉸接。但支座處鋪墊砂漿後,板在支座處的實際受力狀態和簡支狀態是有一定差別的。這是由於板與支座之間砂漿的粘結力,將對板產生一定的約束(微小負彎矩),使跨中產生一反撓度(-f2)。在荷載作用下,簡支梁跨中撓度f1=與(-f2)之和,即f=fl+(-f2)=fl—f2為板的最終跨中撓度。它顯然是小於外荷載產生的簡支梁跨中撓度fl的。因此,支座粘結力的存在減小了構件的跨中變形,這對防止縱向裂的產生顯然是有利的。根據實踐和實驗證明,在同級荷載作用下,板下鋪漿時,其跨中撓度減少20%而承載能力提高17.6%。但實際施工中,這一環節往往被忽視,或未鋪墊砂漿或提前鋪抹,待砂漿硬化後再安裝樓板,這都使鋪墊砂漿的效果大大降低。 

五是構件本身的結構性能不符合設計要求。  來源:

二、縱向裂縫的防治措施 

一是重視和提高嵌縫質量。為了保證嵌縫的質量,在樓板安裝後應認真清理板縫除去雜物,並灑水濕潤,然後在板側塗刷0.4~0.5水灰比水泥漿,再以200號細石混凝土(骨料粒徑以5~10毫米為宜)振搗密實,初凝後認真養護,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再安排下道工序施工。 

為了儘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嵌縫混凝土強度,可採用在混凝土中增加複合型減水早強劑。當水灰比為0.5,摻水泥量的0.5%+0.03%的unf加三乙醇胺複合劑時,48小時抗壓強度可達94.33公斤/平方厘米,比空白強度提高53%,這樣的強度和時間是可以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的。新規定要求樓板安裝應至少拉開30毫米,為嵌縫工作提供了足夠的操作空間,使嵌縫混凝土質量更易得到保證,因此拉開一定距離是適宜的。 

二是清洗板面。進行樓地面面層施工時,應先將板面清洗乾淨,灑水濕潤,待略乾後在板面塗刷0.4-0.5水灰比的水泥漿再進行面層施工,可大大改善板的受力性能,增加板之間的整體性。

三是安裝樓板時板底鋪墊砂漿。在安裝樓板的同時,在板底支座處鋪墊1:2.5-1:4水泥砂漿(厚度以15~20毫米為宜),使板與支座粘結牢固,有利於鋪板找平。 

四是加強樓板構件的質量管理。在批量生產樓板過程中,使構件生產始終處於穩定的高水平狀態。對於使用的鋼筋混凝土樓板應進行強度、剛度及裂縫開展寬度檢驗,對預應力樓板還應進行抗裂度檢驗,合格產品方能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