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基礎建設逐年推進承載能力逐步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自第六次黨代會以來的5年中,我市建設投資逐年增加,實現城市建設總投資146.63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39億元的27.2%,比“九五”淨增99.36億元,增幅達210.2%。圍繞城市發展“雙百”目標和“兩個率先”的戰略進程,加大城建投資和改革力度,城市規劃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功能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鄉面貌和基礎設施有重大改善,為百姓營造了優美的城市環境。
  城市道路縱橫延伸,基礎設施功能極大提升。5年來,城市道路建設投資達18.75億元,新建和改造道路81.87公里,隨著江東大道、湖東南路、湖南東路、湖西路、九華路、慈湖河路、印山路、太白大道、花園路、康樂路、重陽路、公園路、林里路、黨校路、霍里山大道等一批城市重要道路的建成投入使用,構築了城市道路網,加速了城區的“東擴南進”和“西延北接”;4年共投入8000萬元進行背街巷道路改造和老舊小區整治,共改造道路150條,整治小區30個,改善了居民百姓的居住環境和水平。通過實施雨山湖環境綜合整治、雨山河分流工程、小河口泵站等一批城市排澇泵站建設,使城市排澇能力大大提升,防汛達到20年一遇水平。
  推進公用事業改革,提高居民生活質量。2004年元月我市正式引進天然氣,截至目前,已有13餘萬民用及工商業用戶用上了這一綠色、清潔能源,這是我市抓住國家“西氣東輸”機遇,加快城市燃氣事業發展的結果,我市告別了使用40餘年人工管道煤氣的歷史,迎來了天然氣時代。目前,天然氣幹道已鋪至當塗工業園區,當塗用上天然氣的目標也指日可待。供水方面,去年年底建成投產的市第四水廠在今夏高峰供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新增日供水能力10萬噸,使全市日供水能力達到40萬噸,而且替換“超期服役”的原慈湖水廠,形成南北供水格局,供水安全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十五”期間,完成公交一車場擴建、二車場配套建設,逐年購置一批公交新車,目前公交營運車輛達428輛、線路40條,萬人擁有公車輛13.4標台,公交服務能力大大提高,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條件。
  城市綠化加大投入,園林建設錦上添花。今年4月,東湖公園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東湖公園建設開始啟動,標誌著我市南部即將建成一座大型開放式公園,這是我市繼完成朱然文化公園、佳山公園、雨山公園建設改造後又增添的一座城市公園。同時,永豐河6公里綠色長廊建成、採石鎖溪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設、李白休閒園建設等,大大提升了採石風景區環境水平。城區內不斷加大綠化投入,通過5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2%和11.8平方米,比“九五”末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