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局表示修改規劃須層層把關

如果按照政府規定的相關政策修改規劃,就必須經過層層審批程式。“如果走正常程式,要將學習教育、市政配套用地改為商業工業住宅用地絕非易事,因為很可能無法通過專家組的評議。” 廣州市城市規劃局(下稱“規劃局”)一名官員告訴記者。
 
他表示,不論工業用地改住宅、商業用地,還是其他涉及到其他修改土地性質的申請,都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核程式。上述官員表示,修改規劃的整個過程,政府職能部門不收取任何費用。

按照《廣州市城市規劃局業務分類及立案標準規定》(第4次修訂版),提出修改用地性質申請,必須同時提供城市規劃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通知書》、《建設用地批准書》或《國有土地使用證》;提交按擬調整的用地性質編制的總平面規劃圖。如果建設項目的內容及主要產品發生變化,應當提交投資主管部門核發的投資批准檔案,同時提交環評報告的批覆意見。

上述資料提交規劃局後,將由規劃局會同國土、環保等原主管部門進行審核,一些改動較大的方案則必須經過專家組論證,通過後再上報市政府批准。修改建設用地紅線和修建性詳規同樣需要經過相應的審批程式。“按照廣州市城市規劃局的辦事效率,大約30~40個工作日作出回復。” 上述官員表示。

實際上按照廣州市政府的工作程式,修改不同層次的規劃方案需經過不同的審批程式。上述官員介紹,城市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規劃與修建性詳規,其中城市規劃和分區規劃通常5年更新一次,涉及到用地性質、人口安排等總體方向性的規劃。因此,在操作中往往由市政府委託城市規劃局,會同國土、環保、民政、消防等多部門共同商討修改意見,在經過專家組的評定後,最終報請市政府批准。控制性規和修建性詳規的修改同樣必須遵循相應程式。

一位資深城市規劃師告訴記者,學習教育、市政配套用地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若要改為商業、工業、住宅用地比較困難,但是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科研、教育、市政等方向,如果符合城市控制性規劃的規定,有利於城市的和諧發展,不違反相關法律政策規定,則相對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