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發山區規劃財政將購買山區生態產品

今天上午《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山區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山區發展首次納入北京市規劃體系。《規劃》突出了山區的生態建設,提出要完善山區生態補償機制,以公共財政對山區提供的生態公共產品進行購買和補償。

完善山區生態補償機制

“十一五”期間,本市將把森林植被保護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水源地保護工程、礦山修復工程作為山區重點生態建設工作。十一五山區林木綠化率達到71%,森林覆蓋率達到48%,水源地內80%的流域基本得到保護和治理。

繼續完善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建立水資源經濟補償機制和山區資源型、污染型企業轉型機制,統籌安排支付山區發展的專項資金,不斷加大政府資金向山區農村的投入力度。同時積極引導社會投資,並制定全社會支援山區的配套政策。

發展山區特色農業

《山區規劃》提出,將加強山區蘋果、板栗、葡萄等9個山區優勢果品產業帶及特色果品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籽種、中草藥、山野菜、花卉等有山區特色的農產品種植園建設,到2010年,每個產業帶建設20個標準化高效示範園、培育100個特色果品專業村、1000個高效示範戶。規劃建設好奶牛等養殖產業園地,同時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業。

加強中心村建設

《山區規劃》提出,要落實山區搬遷政策,結合山區強土石流易發區和採空區農戶搬遷工程,積極引導山區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鎮聚集。2008年前,通過下山安置、整村搬遷等方式完成2.8萬人的搬遷任務。

今年底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

“十一五”期間,將加大對山區交通、水利、能源、環境、信息化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進一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2006年底以前完成山區自然村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工作,達到“村村通”、“戶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