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規劃民聲熱線

以規劃建設和諧為主題的聚會成了市民盡情“投訴”的會場!前日上午,在廣東省建設廳的帶領下,廣州市建設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市規劃局、市政園林局、國土房管局、市容環衛局等6個局委辦的主要負責人齊聚廣東電台“民生熱線”特別節目。節目現場,不少市民爭相對民生、規劃和交通等熱點問題進行投訴。面對市民們對城建和規劃的種種疑惑,市規劃局副局長表示,十年後,只需一小時,就可以從市中心直達城市邊緣。
市民不滿“有地就蓋樓” 
在市民的各項投訴中,老房拆遷和新樓建設之間的矛盾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共鳴。 
“拿一張臨時許可證,就能來拆房嗎?”一位老伯舉起一疊材料搶著發言,“施工隊沒有施工許可證、拆遷證等相關證明,憑一張市建委發的臨時許可證就來搞拆遷,對此街坊們都不服,四處上訪。” 
一石激起千層浪,市民紛紛抱怨:只見拆遷許可證不見拆遷公告真偽難辨、入住8年拿不到房產證……一聽眾也打進電話陳述:“老城區拆了老房把老街坊趕走,又在原地蓋寫字樓,結果樓房密度越來越大,配套設施也跟不上,這邊拆遷戶沒房住,那邊有地就蓋樓!”這番發言博得現場掌聲陣陣。 
針對市民對城市規劃的投訴,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周鶴龍為大家描繪了規劃藍圖:10年後的廣州,將適宜居住適合創業,交通方便,7000多平方米、1900多公里的高等級公路建成,即使是從市中心去城市的最北端、最南端,也能在1小時內搞定;10年後,9條總計255公里軌道線路全面完工,以軌道交通取代公交,軌道交通成為出行首選;10年後,廣州一片青山綠水藍天碧水,河涌通暢,人均綠地達15平米以上。 
每平方公里已有5間公廁? 
在廣州打工了11年的一位建築工人則投訴廣州的“如廁難”老問題。對此,市規劃局副局長周鶴龍表示,據規劃,目前廣州已達到每平方公里覆蓋四五所公廁的布點密度,但由於建成後移交、管理及是否向社會開放等問題上沒有解決,致使市民感覺不夠,今後將與環保部門研究合理布點及公開。 
另據透露,2010年前廣州將新建公廁300座,並改建大修245座公廁,使全市公廁達到1000座以上,環衛部門將在網上發布公廁位置信息,並計畫編制廣州市公廁地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