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設計中石材套用的別樣視角

空間設計不僅是滿足使用功能那么簡單,設計師往往把自己的感受,對自然環境、現狀條件、風物,以及文化、宗教、感情和人的理解都融入到設計中,並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表達。材料直接被人感知,是使用者辨識、釋讀空間的媒介之一。材料往往揭示了某種價值,成為一種連線方式,在空間的演繹中建立溝通,以特殊的語言把設計師與觀者、使用者聯繫起來。

在眾多材料的貢獻中,石材是非常特殊的,無論是在遠古時代還是在當今的文明社會,從數萬年前的原始人山石洞穴到二十一世紀文明人的生活空間,石材一直是建築、裝飾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很少有其他材質能象石材一樣有著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的生成史及如此長久的使用史。

建築是人界定空間的參照物,空間中不同石材對於建築的外觀、氣質、風格均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人的心理產生全然不同的審美感受,選擇不同的材質構築空間同時表達各人不同的感受,從這一角度,石無疑成為人表達自身的有力辭彙。石的具有知覺體驗的特性,使其敏感易解,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西方傳統建築中,石不但是重要的建築語言,更是藝術表達的重要載體。藝術家依據主題及表現手法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石料。傳統建築中大量出現的石雕塑像、石鑲嵌壁畫以及豐富的窗飾、柱飾更使石的使用呈現多彩的面貌。現代建築中石改變著形態卻更具豐富面貌。認識到石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不可再生性,人類開始開發利用各種加工石材的技術以達到預期目的。瓷磚、陶磚、人造石、石粉、馬賽克……這些新型建材都以石為母體,又在各自的分支中不斷推陳出新。

石在當代建築中又經常呈現出冷漠、空靈、機械、理性的一面。工業化生產、機械的功能化、尤其是石與金屬、玻璃及各種新材料的配合使用,使建築在體現高科技秩序感的同時,往往出現冷若冰霜的面貌。不過,這種現象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石最終以其易感的特性示人,試圖使現代人的節奏放慢,聆聽一段往事,體會另一段時空。

石在空間使用中常被平面化--多做面材,但在赫佐格(瑞士建築師herzog)設計的釀酒廠中石似乎成了
“液體”,成為被容納物。金屬編織筐內放入大量當地石料,這種做法在公路施工中也曾出現,但在此作為一種不透明的材料並以建築表皮示人實為首創,更可貴的是此法並非留於形式,石的儲熱及保溫性能使酒的釀造溫度得到保證,同時半透明的石筐為室內空間提供了絕佳的光照效果。使用半透明的金屬石筐來建造牆體,赫佐格&德默隆展現了他們作為建築師和發明者的素質。他們延續了西方對材料細部的精細處理觀念和傳統;發展了密斯的“東西拿來進行轉化,把暫時性的東西上升為永恆真理的高度”的觀念,使平庸的物質也可物盡其用,真正做到環保與節制。

對於石材的敏感使用造就了空間中所展現的那種豐富的體驗。各種“石頭”所演繹的角色,諸如混凝土,砌塊,石頭,對於確定形態與構造等等都是決定性的。如前所述,材料是空間結構的物質基礎,是空間表達情感的直接方式,簡單的形體由於材料使用的非常手法給建築賦予了新的面貌。所選怎樣的材料,顯示了空間的特質,也是建築師、設計師特質的體現。

因此,作為媒介的石材與設計者、使用者產生了更多的關係,石材的屬性、人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反作用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空間的表達方式、使用方式和結果。通常,我們使用石材,總要對其自身特性進行分析,如結構、顏色、氣味、尺寸、輕重、粗糙或光滑程度、內部組織狀態、透明程度、耐磨程度等物理化學指標等。每種石材自有的天性正如每個人的性格,在這個宣揚個性的時代,大家通常都不願自己的個性的喪失就是這個道理。表現作者的想法及個性的同時,充分挖掘所選定石材的特性,並進行充分甚至是極至的利用及表現成為現代設計新的出發點,這也為設計創作提供了依據和新的視角,並以最終對材料特性的感受傳達空間的表達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