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探討(下)

 五、關於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

1.中國會計準則制定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992年中國財政部頒布了第一號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自此中國拉開了全面制定會計準則的序幕,會計準則的制定具體由財政部會計司會計準則組負責。 《企業會計準則》於l 993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它作為基本會計準則,從內容上看實際起著概念框架的作用,以指導各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到1996年初,30餘個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見表2)出台,希望得到財政部的最後批准並發布實施。但考慮到會計準則的經濟後果和社會各界對準則徵求意見稿中的不少內容、條款意見不統一,分歧較大,所以這些會計準則的出台一度被耽擱了下來。但時不我待,現實經濟形勢仍一如既往往前發展,從而在會計準則不完備的情況下,給企業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處理和註冊會計師在審計時作出審計判斷帶來了很大困難,並增加了在實務中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的難度。

表2 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匯總如下:
一般會計問題 具體會計問題 披露問題
應收款項 建築契約 資產負債表
應付款項 研究與開發 利潤表
存貨 銀行基本業務 現金流量表
投資 借款費用資本化 合併財務報表
固定資產 外幣業務 會計政策與估計變更
無形資產 捐贈及政府贍予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遞延資產 清算 或有事項及承諾
所有者權益 租賃業務 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
收入 期貨交易
職工福利 企業合併
所得稅額 非貨幣性交易

同時,近年來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大量新型經濟業務,亦迫切需要相應的會計準則提供指南,但我們看到,在財政部的準則制定計畫中,這些會計準則的制定尚未提上議事日程,這也使註冊會計師在實務中感到無所適從,審計風險大為增加。這些急需的會計準則包括:金融工具、退休金計畫、養老及其他職工福利、每股收益、分部報告、物價變動會計、企業創業期間的會計處理等。另外,中國會計準則由財政部會計司來制定,一方面使其在準則制定過程中較難排除財稅利益方面的干擾,保證獨立、充分地體現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使準則的制定難以集思廣益,從而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全面性、及時性和適用性。

2.可喜的進展與面臨的困難

儘管對會計準則的整體框架和具體會計準則的內容,各方面意見尚不統一,但迫於證券市場的發展和有關方面的壓力,財政部會計準則組制定會計準則的步伐近來明顯加快,繼l 997年5月頒布《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準則後,1998年又先後發布了現金流量表、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投資、收入、債務重組和建築契約等七個具體會計準則,另外,一些急需的會計準則,如非貨幣性交易、中期財務報告、或有事項及承諾等準則亦在積極制定當中,以應現實所需。與此同時,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亦於1998年lo月成立。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分別來自會計職業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政府和學術界,體現了較為廣“泛的代表性,並有助於會計準則的制定更加獨立、全面,更易於被理論和實務界所接受。因此,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立無疑將有力地推動中國會計準則的發展進程。當然,儘管中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進展,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所面臨的困難,這些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準則的貫徹實施存在障礙。制定會計準則實際上僅僅邁出了第一步,關鍵在於貫徹落實。但從已頒布會計準則的實施情況來看,習慣了根據會計制度進行會計處理的企業會計人員對新的會計準則還很不適應,有些原則性的、需要依賴於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規範,會計人員一時還難以透徹理解。審計人員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會計師對新會計準則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導致審計責任和風險加大。因此,加強有關院校和會計職業界的教育與培訓,以確保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是當前的一個緊迫問題;(2)會計準則本身亟待完善。從己頒布的各項會計準則來看,基本會計準則與具體會計準則之間、各具體會計準則之間在套用有關會計原則問題上存在著諸多不相一致的地方,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個完整、全面的概念框架來統帥各項會計準則的制定,以免給會計準則的解釋、教育和實施帶來混亂。現行的基本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由於當初制定時間倉促,考慮問題多有不周之處,而且作為概念框架過於簡單籠統,缺乏理論上的支持,因此急需修正,以真正起到統馭各項具體會計準則制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