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註冊會計師考試通過率的四大因素

一、含金量第一的註冊會計師考試,平均通過率由1991年的近70%逐年降低,近年來平均通過率在10%上下(2004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成績各科合格率統計)。 業內專家表示,門檻高、知識更新迅速、報考策略失誤、培訓水平差異大等因素是造成注會考試通過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註冊會計師站在金字塔頂

在財經業內,註冊會計師的地位毋庸置疑。業內用“注會就是管會計的”這句話來簡單形容註冊會計師的身份和其工作性質,雖然也不盡然,但與持證人數高達1200萬的會計人員相比,註冊會計師人數寥寥無幾,註冊會計師成為爬上金字塔頂的極少數人群。

由於近年來通過率急速下降,業內人士懷疑注會考試在刻意調控通過人數。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注會考試的門檻的確很高。設定高門檻的原因在於:註冊會計師人員在經濟活動中地位重要、對綜合素質的要求非常高,高素質人才相對較少。注會人員的社會實際需求量遠低於對普通財會人員的需求。但是,注會考試本身不會進行過關率的調控。

據了解:稍有經驗的註冊會計師在企業中基本上都是財務主管或財務總監。大型企業對註冊會計師的需求一般在1到2名。

二、知識每年一變

假如有考生使用2004版教材複習並參加2005年考試還能過關那就是一個奇蹟。中國加入wto以後與國際接軌的速度加快,會計、審計制度也逐漸向國際慣例靠攏。而各種經濟政策調整包括經濟法規的不斷完善都及時體現在註冊會計師考試中。

據北京安通學校培訓老師尤文麗介紹,註冊會計師考試僅《經濟法》一門功課的新知識年更新比率就在30%左右,所有課程的總更新比率在20%左右。而且,涉及新知識的試題數量在當年的考試試題總量中有時占40%。在2004年的註冊會計師考試中,已涉及國家2004年7月才出台的新法規。而2005年的《經濟法》考試教材中會涉及2005年1月25日出台的新法規。

培訓老師一年不教課第二年就沒法教了,即便年年擔任培訓老師,有時依然是現消化現給學生授課,去年的注會考試出現了外企併購、收購國內企業這樣的實例分析題,已經涉及註冊會計師工作實務。對考生基礎知識、最新信息把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新教材消化水平要求很高。

據悉,考查內容多,複習時間短也是令注會考生十分頭疼的問題。從拿到新版教材到參加考試,不過短短5個月時間。北京安通學校的老師表示,對一般水平的考生來說,這段時間只夠系統細緻複習一到二遍。如果報考科目多,二遍可能都保障不了。

據了解:近年來註冊會計師考試教材厚度驚人,16開的教材讀本基本在400頁以上,2004年版《經濟法》教材476頁,比上年淨增30多頁。
三、一次報考兩三門較好

全部通過了5門考試最後卻未獲得注會資格的大有人在。根據註冊會計師的考試要求,考生必須在5年內全部通過5門課程考試,超過5年期限,起始第一年的科目成績作廢。因為有了這個政策,每年報考幾門課就有學問了。還是不多不少取中為好。

據悉,不能很好掌握報考技巧的考生往往被拉下馬。而這個技巧很簡單,即報多報少都不行。科目報多了容易“鬍子眉毛一把抓”,什麼都看什麼也複習不好,但如果只報一門,注會考試每門平均過關率也就在10%上下,誰有100%的把握能過?

據了解:根據北京市註冊會計師協會的統計數字,2004年北京報考人數為46485人,報考科次為108873次,平均每人報考2.3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