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內”提升事務所綜合能力

今年底,會計服務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屆時,國外中介機構將藉助其雄厚的資金和人才力量進入我國市場。與國際同行相比,我國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實力不強,技術含量較低,難以和國外中介機構相抗衡。因此,如何儘快提高國內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當前行業監管者和事務所負責人最關心的問題。
目前,從中國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要來看,通過兼併、聯合手段,爭取在“十一五”期間逐步形成一批實力較強、能與國際“四大”中介機構相抗衡、具有一定品牌的集團化會計師事務所,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形象和競爭能力,是我們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行業在整合做強上出現了誤區。一些事務所忽視內涵式的增長發展,忽視發展質量、發展效益、效率的提高,片面追求營業收入的簡單增長,片面強調利益蛋糕的集中或重新切割,“收管理費”、“賣牌子”的現象十分普遍。一些事務所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公司,但實際上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業務質量標準五花八門,“形不散而神散”。
筆者以為,國內事務所要通過擴張來實現攘“外”的目標,必須先走強“內”的路子。即必須從品牌建設、業務質量控制建設、人力資源建設這三個方面來實現事務所綜合實力的全面提高,徹底廢棄依靠人事任免、財務控制、行政管理等手段對事務所各類資源進行整合的思路。在這裡,品牌建設是核心,業務質量控制建設和人力資源建設是品牌建設的重要支撐,三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
會計服務,需要講究市場研究和行銷,需要講究整體市場宣傳。行業品牌是服務信譽、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應的綜合反映,品牌是一種標誌,是一種口碑。市場經濟的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必須以品牌贏得市場。“四大”及國內優秀的事務所的成功案例已經證實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由品牌建設而擴展的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對內部員工來說是個黏合劑,從市場意義角度來說更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一旦擁有了品牌,市場就會主動找上門,事務所就有資格“挑肥揀瘦”地做業務,從而實現經營上的良性循環。
同時,會計服務產品的研發、業務質量控制標準和流程的確立無不閃爍著智力耀眼的光芒,無不凝結著智力辛勤的汗水。這正是會計服務的智力性特點。智力性的特點一方面使得作坊式的運作無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去進行核心產品的研發,最終導致資源的衰竭或者以行政權力為中心而產生尋租;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發展使得核心智力產品零成本複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目前,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標準還不夠健全,許多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甚至無章可循。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一方面需要行業協會儘早發布質量控制規範或標準;另外,一些在區域或全國有著較大影響的強所可以將其成熟的質量控制標準作為其向外整合、擴張的重要手段。
會計服務行業與其他諮詢鑑證類行業類似,更多地強調人合。人合性強調企業中的各利益相關者是夥伴關係而不僅是僱傭關係,如果僅僅強調資合,事業肯定會分崩離析。人合性與人力資源建設息息相關,人力資源建設包含人力資源結構、薪酬狀況、人力資源培訓等。從人力資源結構來看,目前,執業註冊會計師結構性短缺。一方面行業缺乏業務知識全面、經驗豐富、綜合能力較強的複合性人才;另一方面骨幹人才向其他行業、國外同行流失的現象十分嚴重。
從薪酬狀況來看,許多事務所還未真正建立適應市場的“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從培訓的角度來看,培訓主客體之間的缺位和扭曲現象較為嚴重。可以看出,品牌建設、業務質量控制建設、人力資源建設三要素的整合不僅是外延的擴張,而且是發展內涵的變革,更要通過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由量變到質變,求得企業、行業的發展,實現行業整合做強。劉仲藜會長在第三屆註冊會計師論壇上的主題演講中指出,要在註冊會計師行業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與監督檢查機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監管機關在引導行業整合上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要從內涵上促進國內事務所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