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首次回落宏調在七月開始奏效

8月17日電一路上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7月份首次顯露放緩跡象。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今年1至7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30.5%,雖仍然很高,但已比前六個月下降0.8個百分點。 
北京晨報報導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巨觀經濟的風向標。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猶如一匹脫韁野馬,從前兩個月的26.6%在上半年達到31.3%,創下最近三年的新高。這被視作本輪經濟過熱的“熱源”。
從二季度開始,央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接連出台一系列強力措施,包括上調貸款利率、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收緊土地閘門、設定能耗門檻、逐項清理“億元級”新開工項目等,目的正是遏制過快的投資增長。
那么,這次小幅的回落能否說明巨觀調控已開始見效?社科院經濟所巨觀室主任袁剛明稱,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然是在超過30%警戒線的高位增長。“這說明政策的實施力度還遠遠不夠”。
他的論據是,去年13%的貸款增速就帶來高位的投資增速,而今年7月的貸款增速是16.3%,這么高的貸款速度,投資是不可能下來的。
袁剛明認為,造成目前投資增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就是低利率政策。他建議,貸款利率應調整到8%左右,存款利率調整到5%左右。“1年期貸款5.85%、存款2.25%的現行利率,對過熱的投資根本起不了遏制作用。而貸款利率單方面的調整造成存貸差擴大,對於過熱的投資是火上澆油”。
不過,銀河證券巨觀分析師陳濟軍卻認為,“相比6月單月33.5%的增速,7月份單月的27.4%表明,巨觀調控政策特別是一些控制土地的行政手段的效果已非常明顯地顯現。”
他說:“央行採取的一系列經濟手段的效果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顯現,是否需要出台新的調控政策要等到第三季度的數字公布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