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業:名稱之惑折射多頭管理

  清理整頓脫鉤改制後的評估行業已走過了五個年頭,但是“多頭管理”的現象依然存在。隨著國家《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各部委的管理辦法相繼出台,甚至對所屬行業評估機構名稱也有了具體明確的要求。而福建省的評估機構在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些檔案時卻發現,“多頭管理”讓他們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困境中。 

資產評估業:名稱之惑折射多頭管理之亂
本報記者 林翊 “我不知道使用怎樣的機構名稱,才能符合各家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接連出台的部長令和規範機構名稱的檔案讓福建光明資產評估公司董事長雷雲陷入困惑中,如何給自己的企業冠名,取一個合乎規定的稱謂,成了一個難題。同樣,這個難題也擺在了省內上百家評估機構的面前。 

名稱之惑 根據建設部第142號令,從今年12月1日起,建設部《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規定,各資質等級房地產估價機構的名稱必須有“房地產估價”或者“房地產評估”字樣,否則,房地產評估機構可能面臨著不能夠執業的問題。福建光明資產評估公司是全省第一家在名稱上進行變更的評估機構,其負責人雷雲告訴記者,從10月12日建設部部長令發布之日起,公司就開始著手機構名稱的更改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按要求增加的“房地產估價”這幾個字樣,卻無法得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分局的認同。工商局認為,在福建光明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的營業執照中,經營範圍已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房地產、無形資產、地價評估及其他資產評估等,而機構名稱中的資產評估的外延理應可以涵蓋房地產估價和土地估價,將兩個內涵不能等同的行業同時體現在機構名稱里,這樣的做法不符合企業名稱標準的有關規定。

手執建設部的部長令,幾經努力,雷雲的評估機構最終還是拿到了新註冊的名稱,即“福建光明資產評估房地產估價有限責任公司”。可是,沒隔幾天,雷雲再次因機構的新名稱而煩惱。作為全國範圍執業的a級土地評估機構,雷雲在將新名稱報至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後,卻被告知,機構名稱不符合要求。“房地產估價歸建設部管理,土地估價機構的名稱中應另行標明‘不動產’、‘地產’、‘地價’字樣。” 雷雲百思不得其解,他認為,從行業角度看,不動產就是房地產,房、地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怎么一下子,就因行政主管部門各自的理解而“分道揚鑣”了。類似的困惑也發生在省內其他土地評估機構身上。廈門均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王崎稱,就更名事宜已與廈門工商部門溝通了若干次,而廈門市工商局明確答覆,此類更名未有先例,未置可否。他擔心,如果沒有將名稱更改過來,等到明年二月份,評估機構能否順利通過有關部門的年檢都是個大問題。

對於機構名稱必須冠以行業類別一事,省內評估機構大都感覺無所適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評估機構負責人說,現在的資產評估機構都是由省級財政部門批准設立的,如果按照建設部的要求更改了名稱,財政部門對此是否認可還不得而知。

為此,廈門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也分別向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發出徵詢函,對如何執行評估機構名稱的規定提出自己的疑惑,期待得到明確的指導。 互為牴觸的各部委規定

在記者手中,有幾份部長令、土地估價師協會和福建省物價局等相關檔案。其中,財政部2005年5月11日發布《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財政部第22號令),辦法第九條規定,依法設立的資產評估機構名稱中應當包含“資產評估”字樣;2005年10月12日,建設部頒發《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建設部第142號令),第九條規定,各資質等級房地產估價機構名稱有“房地產估價”或者“房地產評估”字樣;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2005年8月26日下發《關於在土地估價機構註冊中規範土地評估機構名稱的通知》,提出機構名稱中應明示土地、不動產、土地資產、地產、地價的評估或估價等表明土地估價專業的術語。對此,一位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稱,“資產評估”本來就包含“房地產評估”和“土地估價”。如果執行各部委的規定,評估機構的名稱勢必很冗長,而且孰先孰後也會引起一些爭議。 這位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企業名稱理應由國家工商行政部門根據有關管理辦法制定。”國家部委對評估機構名稱的種種限制也讓工商部門不得其解。此前,2004年6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就出台了《企業名稱管理登記管理實施辦法》(工商總局第10號令),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企業經濟活動性質分別屬於國民經濟行業不同大類的,應當選擇主要經濟活動性質所屬國民經濟行業類別用語表述企業名稱中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