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土維持精神健康能力的自我培養

護理工作充滿挑戰與壓力,長久處在壓力下,若疏導不當,會造成護理人員工作熱情降低,甚至疲潰門。根據不同的調查,護士職業群體的心理問題要高於一般人群。護理人員的精神健康問題及防範措施日益受到重視。而提高護理人員高壓下維持精神健康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解決護士精神健康問題的關鍵。

l  塑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自我,主宰自己

著名的人本心理學家代表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評價;③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④與現實環境能保持接觸;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⑥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⑧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制;⑨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⑩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在護理工作中,許多護士不滿意於自己的工作,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少,抱怨社會、領導、同事和病人,對周圍一切似乎都感到厭倦與不滿,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抱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相反,埋怨或壓抑的情緒對心理健康有害無益。其實,人生的幸福美滿是人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一個人是欣喜還是喪氣,這主要由我們的心理、個體的態度來支配,事物本身並不能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情。面對護理工作中種種不盡人意,護理人員只有下決心摒棄惰性思想,選擇積極情緒和積極的生活動力,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既不會感到力不從心,也不會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並能夠決定自己的外界環境,覺得所從事的護理工作是美好的。

2  珍愛自己,無須得到他人的讚許

護理工作要求我們愛病人,但大家似乎忘記了一點——愛自己。自愛——就是愛自己,意識到自己是重要、美麗而有價值的。不必依賴別人提高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強求別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旨意,只要自己接受自己便足夠了。一個人要愛別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並通過幫助自己,關心自己來幫助別人,同時認識到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博得他人的感謝或獎賞,而是因為可以從幫助別人或愛別人之中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由於社會的偏見,護士為病人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再加上職稱評定、經濟收人等問題上的不合理,她們不能從工作中充分體驗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許多護士有一種“失落感”,感到“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精神長時間受到壓抑”。這是一種自我否定,這些護土是根據外部成就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確定自己的價值。從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理論,我們可以看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期望獲得種種榮譽。讚許能令人精神上受到撫慰,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沒有必要放棄生活中的這種享受。但是,如果尋求讚許的心理成了一個人生活的需要,需要通過他人的讚許來確定自我價值,這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它會導致各種自我挫敗行為,會因得不到讚許而憂心仲忡,悶悶不樂,甚至行為異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護士要學會珍愛世界上最美麗、最有活力、最富有價值的人——你自己,珍愛自己的身體,時時保持精神愉快,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須通過他人的愛或讚許來提高自己的價值。

3  擺脫舊的自我,衝破世俗的束縛,目於探索未知世界

我們隨時隨處可以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嗅,我不行。”“我性格內向”“我害怕與人交往”“我的工作能力不行”……其實,這些評語與斷語都是我們自己附加於己的。這些自我描述性詞語本身並沒什麼不好,它可以讓我們很好地作出自我評價,更好地了解自己,但如果使用不當,或者更多地使用否定、貶義的自我描述詞語,就會束縛自己不去冒險做任何新的、促進發展的事情,就會給自己造成損害,有礙於個人的發展,很容易成為自己不求進取的藉口。

護理學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護教研為一體的集合學科。傳統的護理模式及傳統的管理方式束縛了護理學的發展,使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日漸降低,護士的專業知識不能有效的發揮,導致護士知識更新缺乏應有的動力。由於護理學模式的改變,晨晚間護理和打針發藥不再是護士的全部工作內容。醫生和護士不再是主、助關係,而是共同為恢復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關係。因此,傳統的護理觀念需要更新,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進行改進,新業務、新技術需要去學習,許多的護理課題需要護理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護理學科的發展,需要護理人員“異想天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以上這一切對護士綜合性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護士具有較好的人文學科修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及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求護士敢於衝破傳統的束縛,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去探索未知世界,面對新的要求,我們護理人員不妨審視一下自己,給自己作一個評價,將某一些恰如其分地揭示個性積極方面的自我描述性詞語保留下來,將那些時時妨礙自己發展的自我描述性詞語,在生活中下決心逐步加以改變,逐步完善自己。擺脫舊的自我,樹立一個全新的自我,大膽創新,以適應現代護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