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政治學習方法(聯考狀元分享)

政治是文綜中任務量小、提高速度最快的一門科目,學習政治的關鍵在於理解。其實,這門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相當密切,只是理論化與抽象化了,但是我們可以結合現實去理解,尋找時事熱點及身邊的例子把它具體化,也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習題來深刻理解原理。

狀元案例

廣西文科狀元董春

對文科來說,主幹知識是最重要的,政治也是如此。主幹知識不僅是要記牢,同時也要求理解與運用,所以對於主幹知識就須先理解後記憶。

如對價值規律、哲學的一些觀點都必須有很深刻的理解,可以做一些輔助的練習,學會運用。政治的觀點只要多套用,時間長了就能信手拈來,但一定要養成正確運用的好習慣,對觀點的表述要完整,以後自然就會這樣答了。

政治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繫相當密切,只是理論化與抽象化了,但我們還是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去理解,尋找身邊的例子把它具體化,就能方便記憶理解。政治書對問題的分析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從中可以發現政治的思維方式與大體的思路,對答主觀題很有幫助。

  寧夏文科狀元喬良

答政治題,我有兩種方法。

一是材料答題法。聯考時政治是結合時政材料出題的,因此平時我們應該結合時政材料學習。我們可以多看新聞時事,並從中挖掘出課本中的知識點,並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考慮,一點一點訓練思維的全面性。

二是模式答題法。通過高中三年的學習,我發現政治答題是有規律可循的,於是總結了幾種答題模式。如 “理解認識”類題目的答題模式為 “是什麼+為什麼+怎么做”,經濟生活類題目的答題模式為“國家+企業+個人”,哲學類題目的答題模式為“世界觀+方法論+材料”,分析原因則用 “原因+內容+意義”的模式。

洛陽市文科狀元王盟茹

對於政治的學習,首先要重視原理和例子的關係。原理是政治課的基礎,整個高中政治課程基本就是由一個個原理構建起來的。原理就像是一個人的骨骼,而其對應的例子就好比是一個人的血肉,只有將原理和例子結合起來,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原理總是太過深奧,需要我們結合例子去理解。如對於“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原理,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例子對之進行闡釋,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要重視邏輯聯繫。原理何其多,雖然加深了理解和記憶,但要想將它們全都牢牢記住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調取出來,還要注重原理之間的邏輯聯繫。我們可以對原理進行歸類,最開始可以將它們分為三個大的板塊:政治常識、經濟常識和哲學常識;接下來的歸類則在已經分好的三個板塊中對每一板塊按照課本的章節或者自己構建的邏輯結構進行,只要能夠有利於原理的記憶即可,就這樣遞歸分類,直到不能再分。這樣歸類以後就能形成一個邏輯結構圖,對記憶的裨益很大。

實際運用

1、記牢基本知識。包括政治書的目錄、基本原理、經濟常識以及政治常識等,這是答題的基礎。與歷史相比,政治需要記憶的東西並不多,但是要注意對哲學裡的各個原理的正確理解。

2、總結答題套路。狀元案例中舉了一些答題思路的例子,這裡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舉一個具體的答題思路以供參考。

首先,在充分掌握課本主幹內容的基礎上,把政治書的目錄背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注意是課本上的目錄而不是其他參考資料、輔導教材總結的內容。把目錄背熟以後,無論碰到哪一道主觀題,你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那一章目錄,依照目錄,一節一節去回想內容,去發散。此時熟讀書本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課本看得越熟,短時間內可以想到的內容就越多。文綜的主觀題都是按觀點給分的,比如一道題目12分,要答四個觀點,每個觀點3分,你可能寫了很長一段話,但只包括一個觀點,那么最多只能得到3分,但是如果短小精悍地寫了四句話,每句話都包含一個觀點,那么得到的分數肯定比只寫一個觀點要高很多。從課本的目錄出發就不會遺漏觀點。

其次,政治考試講究時政熱點。熱點不能不注意,但僅僅注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有關熱點的東西一字不落地記下來,只要記下幾個熱門的詞語就可以,例如“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在答題時,無論這些熱點詞語和題目有沒有關係,都儘量寫上去,它們也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更多的時候是沒有發現這些詞語和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繫,而忽略了它們。

最後,在答主觀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教材、材料、熱點。很多同學把教材的相關內容寫上後,不是忘了與題目的材料聯繫起來,就是忘了與當下熱點相結合。教材可以讓我們根據目錄回想、發散,材料就是讓我們能聯繫上的具體事例,一些觀點甚至可以直接從材料上搬下來用,很多答案的得分點都是材料里的原話,熱點就是與最近比較熱門的一些詞語聯繫起來,我們應該將這些熱門詞語重視起來,很可能它們在聯考里占一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