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內部審計業務》模擬考試題3

 41.在經營審計中,內部審計師將子公司的存貨損失率與確定的行業標準加以比較,目的是:
a:評估內部財務報告的真實性b:測試資產保全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
c:確定是否符合公司有關存貨水平的程式d:進行業績評價,並指出是否需要實施額外審計

42.對於傳統的系統,程式改變控制保證所產生的系統是從經批准的程式的正確版本中產生。在客戶機/伺服器環境中的處理有可能增加程式改變控制的複雜性。在客戶機/伺服器環境中要求而在大型主機環境中不要求的一個程式改變控制的功能是保證:
a:程式版本的變換在全網路上同步進行;b:程式緊急改動的過程應制定成條文的規定並遵守執行;
c:合適的用戶參加程式變換測試;d:從測試資料庫到成品資料庫的傳送要受到控制。 
 
43.審計人員希望編制下列步驟的流程圖:(1)總部接收銷售訂單信息的過程;(2)數據到達工廠以產生運輸信息的傳送過程;(3)工廠對運輸信息的處理過程。審計人員應該:

a:從管理層設定銷售價格的決定開始,收集關於改變銷售價格批准過程的內部檔案,利用程式流程圖的副本完成書面描述,製作連線這些細節的總流程圖。b:從貨物運輸開始,追溯交易至銷售代表接收訂單的原始過程。
c:從銷售代表接收訂單開始,"穿行測試"總部和工廠的手工處理過程和計算機處理過程,直至貨物運出並開具賬單。d:取得工廠製作的銷售過程系統流程圖副本,與相關人員面談以確定是否存在任何變化,然後編制概括基本過程的總流程圖。 

44.下列哪項措施能夠保護公司的重要信息數據不受病毒侵襲?
a:嚴格電腦部門員工的招聘政策;b:防火牆軟體;
c:技術安全措施,配合小心謹慎的管理政策;d:硬體、軟體和資料庫的實物促使措施。 
 
45.某建築商的內部審計發現:材料成本按訂單比例增長,因而懷疑公司簽發的材料訂單由可能簽發給了其它公司。下列哪類證據最能協助審計是確定是否發生錯誤發單?
a:文本證據;b:實物檢查;
c:確認函;d:分析性覆核。

46.對某組織預算程度進行的經營審計發現部門領導經常以虛報預算或隱瞞削減成本機會等行為阻撓預算控制。審計建議中涉及到成立一個包括部門領導在內的小組來尋求此問題的解決方案。下列哪種方法是可能在小組成員中達到高水平的解決方案?
a:小組成員口頭陳述出儘可能多的可供選擇方案並且不會遭到其他成員批評的頭腦風暴法;b:來自於高層管理當局的指令;
c:採用德爾(delphi)法即運用一系列調查表以達到一致意見;d:公開討論該問題及其潛在解決方法直至達成共識。 

47.某公司計畫建造一座新辦公樓,與一承包商簽訂了3000萬美元固定價格的承包契約。以下哪項內容帶來的風險最大?
a:材料以次充好;b:人工費用超支;
c:工程不能及時完工;d:對材料、設備等實物保管不善。 

48.對政府資助大學的專項基金進行遵循性審計的主要審計目標是確定:
a:符合公認的會計原則。b:該機構預算通過的適當性。
c:財務報告的準確性。d:專項基金支出經過批准。 

49.在組織中,現金收款職能應與相關記賬職能分離,是為了:
a:保管現金收款。b:當第一次收到現金時,明確責任。
c:防止從現金收入中支付現金支出。d:儘量減少未被發現的不當現金收款。 
 
50.有關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審計,以下哪一個敘述不正確:
a:它是收集與審計有關的信息的有用的搜尋工具;b:它提供傳輸機密信息的安全媒介;
c:網際網路對內部審計師的最主要用途是電子通訊;d:生成用戶網路瀏覽的電子紀錄; 
 
51.一家大城市醫院的腫瘤病房的護士長,正在編制下一周將要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這個病房全年24小時營業,供聘用40名專職護士。管理小組由這名護士長和3名輪班主管護士組成。病假和事假人員由臨時人員代替。在護士長所列的問題或任務當中,選擇一個所描述的任務最適合於決策者用直覺的信息處理模式而非分析性的模式的選項:
a:決定下午3-11點輪班護士的工作內容,這位護士在過去2周內沒有明顯理由就出現業績下滑的狀況;b:決定給護士管理辦公室配備一台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已經得到批准,數據處理中心已經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信息一覽表);
c:做一下改善病房外管的事情,將患者的投訴數量降下來;d:制定部門下個月的工作安排表(說明休假和輪班工作的時間)。

52.某部門用回歸線表示每月廣告費用與每月產品銷售的關係(均用百萬美元做單位),結果表明該獨立變數的回歸係數等於0.8。該係數指:
a:該次抽樣中平均每月廣告費用為800000美元;b:當每月廣告費用處於平均水平時,產品銷售額將是800000美元;
c:一般而言,每增加1美元廣告費,你將得到0.8美元的銷售額;d:因為回歸係數如此小,廣告費用不是銷售額的預測因子。 
 
53.在對限制進入工作場地的控制進行實地調查測試時,有兩名員工向內部審計師反映某工序所有的化學品引起的頭痛和其他症狀。內部審計師應該:
a:詳細聽取每一個人的陳述、調查事實b:告訴它們內審部門不涉及此類事情
c:建議他們此類事情最好通過管理渠道,並通過審計主管d:建議他們去找公司法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