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指導:建築設計基礎知識三

居住區設計原則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應綜合考慮路網結構、公建與住宅布局、群體組合、綠地系統及空間環境等的內在聯繫,構成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並應遵循下列原則: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組織管理;2.組織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的公共活動中心,方便經營、使用和社會化服務;3.合理組織人流、車流,有利安全防衛;4.布置合理,空間豐富,環境美,體現地方特色。居住區的空間與環境設計應遵守下列原則:1.合理布置公共服務設施,避免煙、氣、味、塵及噪聲對居民的污染和干擾;2.建築應體現地方風格、突出個性,群體建築與空間層次應在協調中求變化;3.精心設定建築小品,豐富與美化環境;4.注重景觀與空間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點、停車庫等小建築宜與住宅或公建結合安排;供電、電訊、路燈等管線宜地下埋設;5.公共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應處理好建築、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築小品之間及其與人活動之間的相互關係。居住區住宅建築和規劃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與密度、布置方式、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等因素確定。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指標應按有關規範規定確定。居住區內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綠地率新區建設不應低於30%;舊區改造不宜低於25%。居住區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規劃設計應符合有關規範規定。 

建築基地 也可以稱為建築用地。它是有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劃定為建築使用的土地。建築基地應給定四周範圍尺寸或坐標。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線,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線。基地與道路紅線相連線時,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築控制線。如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紅線以外另訂建築控制線。建築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則應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如果有滑坡、洪水淹沒或海潮侵襲可能時,應有安全防護措施。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車站、車場等),其通路連線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有關規定。人員密集建築的基地(電影院、劇場、會堂、博覽建築、商業中心等),應考慮人員疏散的安全和不影響城市正常交通,符合當地規劃部門的規定和有關專項建築設計規範。 

住宅容積率 是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或以住宅建築總面積與住宅用地的比值表示。建築容積率是建築規劃設計中一項重要指標。它可以控制建築基地內建築的規模和高度,以便留出一定的空地作為綠化交通廣場用地,也可以控制建築物的層數以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當地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對需要建設的基地應提出建築容積率指標。 

建築紅線 建築紅線由道路紅線和建築控制線組成。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建築控制線是建築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基地與道路鄰近一側,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築控制線,如果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線以外另訂建築控制線,一般稱後退道路紅線建造。任何建築都不得超越給定的建築紅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jgj37—87)規定建築物的台階、平台、窗井、地下建築及建築基礎,除基地內連通城市管線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線不允許突出道路紅線。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築突出物: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2米以上允許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寬度不大於0.4米;(2)2. 50米以上允許突出活動遮陽,突出寬度不應大於人行道寬度減1米,並不應大於3米;(3)3.50米以上允許突出陽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於1米;(4)5米以上允許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於人行道寬減1米,並不大於3米。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2.50米以上允許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寬度不應大於0.4米;(2)5米以上允許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寬度不應大於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