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指導:建築形式

是指建築的內部空間和外部體形。外部體形是建築內部空間的反映,建築空間又取決於建築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築形式與建築功能有直接聯繫。建造房屋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即所謂建築功能。使用功能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建築空間,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建築形式,從這一觀點來說,建築功能決定了建築形式。然而對同一功能要求也可以用多種形式來滿足,也就是說有多種方案來適應一種建築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建築形式也並非一成不變,它可以反過來對功能起到更新、發展的作用。建築形式往往不是簡單的建築功能的反映,人們還從建築藝術和審美觀點的角度去對建築形式進行創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材料和施工技術的發展也會影響建築形式的發展。高層建築和大跨度建築就是建築技術發展的反映,也賦予了新的建築形式。因此科學技術對建築形式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從建築歷史發展來看,建築形式往往是不斷變化的,例如從封閉到開敞、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獷到纖細、從對稱到非對稱、從有規律到無規律等等,而且這一現象還會出現反覆、周期性的變化。從辯證法的觀點來看,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築形式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反映,一種建築思潮的出現並非孤立的,它往往是社會發展的反映和人們物質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了建築發展階段螺鏇式上升這一規律。統一與多樣是藝術形式應具備的基本原則。建築形式也同樣有美的要求,也應遵循統一與多樣這一形式美的法則。當然,建築藝術與其它藝術(繪畫、書法、音樂等)有原則區別,建築藝術必須以物質為基礎,受技術、經濟條件的制約,如果脫離開功能、技術、經濟條件,建築藝術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統一與多樣就是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任何造型藝術在體形上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這些部分之間既有區別,又有內在聯繫;各部分組合應有和諧的秩序,既有變化又有統一,不能雜亂無章,這樣才會使人感到美。只有統一沒有變化,會使人感到單調、枯燥、千篇一律,不能喚起人的美感。只有變化沒有統一,會使人感到無秩序、雜亂,同樣也不會使人認為是美的。只有統一變化,方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這是人們在實踐中得出來的美學規律。如何達到建築的統一與變化,可以以多種創作手法來實現,如主從與對比、均衡與穩定、對比與微差、韻律與節奏、比例與尺度等,這些處理手法都可以達到統一變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