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

  為什麼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在的中國小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四)學習動機缺乏

(五)意志薄弱

(六)缺乏指導與訓練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

(-)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有的學生說:“上國小時,我的成績挺好。可剛上國中,就感到學習很吃力,成績上不去,心中很著急,該怎么辦呢?”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國小到國中,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學生髮愁:“我其他成績都不錯,可為什麼就學不好外語呢?”原因也可能在於他沒有認識到外語學習的特點。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活動。

較大的變化 國小生的課程內容簡單、門類集中,進入中學以後,學科門類大大分化,所學知識更加抽象;國小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中學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議記,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別。學習數學的方法就不適應於外語學習。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徵。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因為正確的方法首先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在學習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說,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

學習狀況 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於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徵 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徵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有的人喜歡呆在空曠的大房間裡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裡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從生理上來說,每個人的“生物鐘”是不同的,應該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時間,然後把艱深的學習內容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儘可能安排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屬於“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於“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畫。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恆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願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畫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

 (六)缺乏指導與訓練

  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麼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後形成的,並且是零散的。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應該接受專門的指導與訓練。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有關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