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13號——與銀行監管機構的關係

財會[2006]4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明確在商業銀行財務報表審計中商業銀行治理層、管理層的責任和註冊會計師的責任,促進註冊會計師與銀行監管機構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提高審計的有效性,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本準則適用於註冊會計師執行商業銀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並適用於接受銀行監管機構委託執行專項業務。

第二章商業銀行治理層和管理層的責任

第三條商業銀行的治理層和管理層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治理責任和管理責任。

第四條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主要由治理層及其任命的管理層負責。這種責任旨在確保實現下列主要目的:

(一)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具備充分的專業技能和誠信,關鍵崗位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二)針對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建立並實施恰當的政策、制度和程式;

(三)建立適當的管理信息系統;

(四)具有適當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

(五)遵守包括有關償付能力和流動性要求在內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

(六)充分保障股東、存款人及其他債權人的利益。

第五條管理層負責建立會計信息系統,保持足以支持財務報表的會計記錄,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管理層的責任還包括確保註冊會計師完整地、不受限制地獲得對財務報表和審計意見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必需信息。

第六條治理層有責任確保建立並維護有效的內部控制,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成立審計委員會履行有關職責。為提高工作有效性,審計委員會應當允許和鼓勵內部審計人員、註冊會計師參加審計委員會會議。

第七條管理層有責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治理層的要求,設立與商業銀行規模及業務性質相適應的內部審計部門並保證其有效運行。

第八條為保證審計工作充分有效,內部審計部門應當獨立於所審計或核查的業務活動,並獨立於日常內部控制過程。

商業銀行的所有業務活動以及分支機構、子公司和其他組成部分都應納入內部審計部門的核查範圍。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定期向治理層和管理層報告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系統的運行情況,以及內部審計目標完成情況。管理層應當建立能夠確保內部審計建議得到考慮、並在適當時得以實施的程式。

第九條註冊會計師對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的審計不能減輕商業銀行治理層和管理層的責任。

第三章註冊會計師的責任

第十條註冊會計師的責任是按照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以下簡稱審計準則)的規定,對商業銀行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審計意見。

第十一條註冊會計師應當根據業務約定恰當致送審計報告,致送對象通常為股東或董事會,但審計報告也可能被存款人、債權人及銀行監管機構等方面獲取。

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可以提高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但不是對商業銀行未來生存能力或管理層經營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證。

第十二條註冊會計師應當了解商業銀行及其環境,以足夠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

第十三條在評估商業銀行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時,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商業銀行的特徵,主要包括:

(一)經營大量貨幣性項目,要求建立健全嚴格的內部控制;

(二)從事的交易種類繁多、次數頻繁、金額巨大,要求建立嚴密的會計信息系統,並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及電子資金轉賬系統;

(三)分支機構眾多,分布區域廣,會計處理和控制職能分散,要求保持統一的操作規程和會計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