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評估減值相關問題的探討

內容提要:《會計制度》頒布實施以來,對企業改制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依法進行和報表審計過程中,會計師普遍簡單以評估師的評估減值數據作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依據。本文對此種做法的有關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並提出在新形勢下,開展以財務報告為目的評估研究的同時,首先研究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為目的的評估,以引起行業的重視。 

對企業改制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依法進行資產評估和報表審計過程中,會計師越來越多地直接以評估師的評估減值數據作為依據,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析認為,不能簡單用評估師得出的評估減值作為會計師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直接依據,但依據資產評估的理論和方法專門服務於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可行的。 

一、不能簡單以評估師的評估減值數據作為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依據 

1.概念和前提的不同 

折舊和減值準備都反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減少。從《資產負債表》內容上看,“折舊”與“減值準備”都是“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兩者互為補充,共同反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減少。無論是計提減值準備,還是提取折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正確計算損溢、減少風險損失、合理確定成本補償尺度的”“謹慎”原則。計提折舊是對固定資產價值的分攤,並不表示固定資產價值的實際減少,減值準備是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基礎上,以一種更靈活、更及時的方式,確保固定資產現時價值計量信息的有用與相關。因此,有人認為計提減值準備是對歷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資產當前的價值。實際也是如此,即計提減值準備,是一種資產計價的手段,是會計核算中,資產價值計量的方法之一,是企業經營中經常性核算的內容之一,旨在及時反映由於外部資產市價、利率、技術經濟法律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資產經濟效績等內部原因,可能導致的資產的可回收金額低於賬面金額時的資產價值變化。 

而企業改制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依法進行的資產評估,並不是企業經常性核算的內容(至少目前),更不是“開展用於財務報告和相關會計事宜的評估”(《國際評估準則》ivs——3)。而是與進行資產評估對應的資產業務對應發生的,而且為了滿足特定資產業務的需要,對事先確定的時點(評估基準日)(也並不完全考慮會計年度)的資產價值的反映。這並不全面反映會計資產減值的核算的經常性原則,即計提和轉回。
 
2.價值內涵不完全一致 

與會計核算的“公平價值”不同(儘管現代會計趨向於市場價值),資產評估價值(這裡暫不討論“無市場價值”或“限制性資產”所用的“drc”法反映的“價值”爭議),是建立在與特定評估業務(或評估目的)對應的價值類型基礎上的價值,是一種“交易估計”而非“真實交易”,價值數額與價值定義密切相關,“價值定義的改變會對各種資產所具有的價值產生影響”(《國際評估準則》)。同一項資產,在同一個期日,不同的評估目的表現為不同的價值。以企業轉讓為例,對有價和存貨的計價,評估要按現時可變現淨值估價,而會計計量則必須按成本與市價孰低的原則計核。再以出售資產為例,產成品直接以市價計量,而如果以出資為目的進行評估,是可以成本和市價兩種辦法計量。不同的資產使用方式(比如閒置、改變用途)以及不同的資產交易方式都會對評估的市場價值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評估的市場價值,因資產業務的型式不同,表現為“可選”的、和“可變”的計價標準以及評估結果。 
 
而作為計提減值準備的使用的“可回收金額”概念,是“指資產的銷售淨價與其使用價值二者之中的較高者”。“使用價值”(value in use),指預期從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期限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銷售淨價,指在熟悉情況的交易各方之間自願進行的正常交易中,通過銷售資產而取得的、扣除處置費用後的金額(《國際評估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明顯與資產評估的市場價值概念有差別。 

3.計提減值準備的技術途徑與資產評估不一致 

評估減值與會計計提減值準備技術途徑完全不一致,比如我們在承做某電網公司h股上市評估中,由於變電站作為一個有機系統整體考慮,可以準確將其他費用完整計算,更能科學反映其整體價值,故將變電站作為一單項資產(儘管其中含有房屋、、機器等)進行估值,但由於其中的土地使用權擬採取租賃的方式而不作為投入資產,與原含有土地使用權賬面值相比,不含土地使用權變電站的評估值發生大面積“減值”,並非會計意義上的“可回收金額低於賬面金額”的情形。再如評估中本著資產不重不漏的原則對重複的資產,在清查核實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合併估值,對未反映評估值的資產(評估值為零)這也同樣不是單項資產的“減值”。還有很多其他根據資產評估現實性原則確定的、並做零值處理的並不存在實物形態的資產,同樣不是簡單的資產的“減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