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2004年中考歷史模擬題

一、選擇題:(每個2分,共24分)
1、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為開端,主要是因為
a、中國第一次被西方國家戰敗
b、長期閉關鎖國狀況被打破
c、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階級矛盾
2、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今的政治布局是“兩岸四地”,即由大陸的社會主義政權、台灣當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組成,下列戰爭與上述現象無關的是
a、兩次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的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中國近代,先進的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是為了
a、反對北洋軍閥出賣主權
b、同尊孔復古思想鬥爭
c、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d、宣傳資產階級啟蒙思想
4、“一二·九”運動與五四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①與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有關
②青年學生在運動中都起了先鋒作用
③都是單純的學生運動
④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回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中國歷史上,國共兩黨曾兩次合作。決定這兩次合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當時的國際地位決定
b、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
c、當時中國的國內形勢決定
d、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決定 
6、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過長期艱難的革命鬥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過的主要戰爭有:
 ①北伐戰爭②土地革命戰爭③抗日戰爭 ④解放戰爭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史學界認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對歐洲大陸來說是一個大動盪時代,同時也是歷史性變革的時代”。形成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
b、 工業革命的迅速擴展
c、 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d、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日趨激烈
8、世界近代史上,造成東方國家大多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a、 資本主義的擴張本性,要求以全世界為它的活動舞台
b、 東方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制度落後,必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c、 兩次工業革命提高了西主列強的社會生產力,使其具有征服全世界的能力
d、西方列強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東方國家還在繼續閉關鎖國
9、19世紀中期,從英國出發越洋到美國去,人們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飛機b、火車
c、汽車d、汽船
10、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有
a、 新加坡和韓國 
b、 美國和蘇聯
c、 美國和日本
d、聯邦德國和日本
11、當前世界正處在新舊格局交替時期,這一“交替”是指
a、 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b、 由民族衝突向地區性衝突發展
c、 由兩極格局向多極格局發展
d、由“冷戰”向局部熱戰發展
12、新加坡經濟騰飛給亞洲開發中國家最大的啟示是
a、 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b、 保持社會穩定
c、 抓住有利的國際機遇
d、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

二、材料題(13分)
13、閱讀下列材料:
事實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的其它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回答:(1)“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改良主義”運動、“舊式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分別指的是中國近代哪些重大歷史事件?(2分)
(2)“新的社會力量”和“先進理論”分別指什麼?(2分)
(3)概括指出“中國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14、材料一:“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自身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材料二: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雙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的《聯合公報》
 材料三:據“中央社”發自華盛頓的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陳水扁表示將依照(2003年)11月28日通過的“公投法”,於明年3月“大選”舉辦“防禦性公投”問題時,鮑徹表示“美國反對台灣舉辦任何會改變台灣地位或走向台灣獨立的公民投票”。並表示,美國重視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所提的“不宣布台灣獨立、不變更台灣政府的國名、兩國論不入憲及不舉辦統獨公投”,並重視陳水扁事後的再確認。他說:“我們很嚴肅看待這個問題。”
請回答: 
(1)材料一說明了什麼問題?為解決台灣問題,中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什麼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美《聯合公報》發表的意義何在?促使70年代美國改善同中國關係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
(3)美國能否與中國一起反對“台獨”?請就此簡要談談你的看法。(2分)
(4)根據材料一、二、三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立場是否一致?其對華基本立場的依據是什麼?(2分)
三、問答題(13分)
15、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党進行過哪兩次合作?(2分)兩次合作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各是什麼?(2分)對此你有何認識?(2分)
16、經濟全球化是怎樣形成的?(2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有哪些?(2分)請你就其中的某一個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3分)

荊州市2004年中考模擬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12個小題,每個2分,共24分)
 
123456789101112
cdbcd cbbddcd

 
二、材料題(13分)
13、(1)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改良主義”運動:戊戌變法
舊式農民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或義和團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新的社會力量:是指無產階級和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先進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
 (3)最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14、(1)材料一說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
提出了“一國兩制”政策
(2)公報的發表標誌著中美關係正常化開始,它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是有利的約束,有利於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 
 促使美國改善同中國關係的因素主要有: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美蘇爭霸,中蘇關係惡化;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戰;經濟發展的需要等。
 (3)目前美國政府確實意識到了“台獨”分子給其亞洲戰略和對華政策帶來的麻煩。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願意下決心和中國一起反“台獨”。就中國政府而言,為了保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以及中國人民的意願出發,要求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一起反對“台獨”。
(4)一致。美國的國家利益
三、問答題(13分)
 15、(1)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
 1937年9月下旬,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成果: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3)認識:國共兩黨的這兩次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我們認識到不管在任何時候,國共兩黨都應精誠團結、攜手合作、共渡難關,為祖國統一大業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16、(1)形成:二次大戰後,在高科技的推動下,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各國、地區之間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了一個整體,這就是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2)面臨的問題:合理利用能源、資源問題、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問題;控制人口增長的問題;開發利用空間、海洋問題;毒品蔓延、國際恐怖活動猖獗、核武器擴散問題等等。
 (3)解決辦法: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學生能就某一問題談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即可。例如:合理利用資源問題:必須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國際恐怖活動猖獗問題: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努力打擊恐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