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區3300名打工子弟成功分流

  通過整治,石景山的17所打工子弟學校已經撤併成6所學校,3300多名學生被成功分流。 
昨天,石景山教委負責人表示,17所學校共有學生14000多人,取締學校中就讀的學 生有4200多人。截止到開學,石景山公辦學校已經接收分流學生890人,保留的打工子弟學校共接收分流學生2490人,總計3380人。剩餘學生有的已返回老家上學,還有的回到自己居住的區縣上學。
此次石景山共取締7所不合格學校,並準備合併規模較小的5所,規範暫留4所。加上此前區內一所合法學校,石景山區最終將打工子弟學校控制在6所。區教委介紹,在公辦學校借讀的打工子弟已達1.1萬人。
由於公辦學校接收能力有限,區教委計畫年底在一家已騰退的公辦學校校址上,建立一所專門接收打工子弟學生入學的新學校。年內,5所規模較小、辦學條件差的學校將進駐這一新學校,可容納3000人。
石景山教委表示,暫留的4所學校屬於規模較大、辦學條件較好的打工子弟學校,而教委未來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對學校的管理。據悉,教育和交通部門要取締所有學校的中巴校車,改用公車作為校車,目前區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參與此事協調。
-相關新聞
40打工學校教師考國語
水平參差不齊,國語水平不與教學資格掛鈎
本報訊(記者 王佳琳 實習生 呂婷)昨天,40名石景山區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在區教委免費參加國語測試。他們中不少人來自剛撤併的打工子弟學校,參與測試的多數是學校的骨幹教師。
來自紅星國小的鄭卉參加了昨天上午的測試。鄭卉的老家在西安,雖然考取過教師資格證,但並沒有測試過國語。如今,鄭卉在石景山的打工子弟國小———紅星國小已工作了兩年,教語文的同時還兼任數學老師。
雖然算不上有濃重的鄉音,但測試發音時她還是暴露出不少“硬傷”。在經歷讀單音節字、讀雙音節詞語、指定材料朗讀後,鄭卉以《我喜歡的文學藝術形式》進行了命題單向說話,她說,自己在這個環節最緊張,可能發揮得不太好。
石景山語委負責人劉天柱表示,此次測試並不想把打工子弟學校老師的國語水平與教學資格掛鈎,而是希望讓老師認識國語的重要,同時了解自己的水平。但劉天柱也表示,在測試中也發現老師們的水平參差不齊,而老師的國語水平應該達到二級甲等。
另據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吳曉燕介紹,500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今年也將接受免費的國語培訓,培訓者全部選自飯店、 

裝修、環衛等北京視窗服務行業,涵蓋北京城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