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狀元赴港求學三個月 稱壓力不遜於聯考

  初冬既是一年之末,又啟來年之始。在2006年即將走到盡頭的這個月,香港數家高校已早早制定了2007年的內地招生計畫。在記者奔赴香港高校探訪之時,各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員已提著行囊奔赴在全國各地。

"2006年在內地招生的大豐收既是成績,也是壓力。"在香港大學,負責內地招生事務的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這樣對記者說。不過,作為自身也是從內地到香港發展的一分子,她誠摯地補充了一句,"熱潮過了,我們都需要更理性。"

與此同時,內地的行動也悄然提早——上周,成都10所中學的校長組成了一個專赴香港高校考察的"校長團",香港8所高校列席以待。這些校長們迫切地希望親眼看看,香港高校比內地高校更吸引學生的"魔力"到底是什麼?

我們也到了。把回訪的鏡頭對準今年8月在一片紛擾中棄北大、清華而擇港校的內地狀元們。在這三個月的求學日子中,他們在香港高校的真實生活,他們的最深切感受,可能連父母都還未來得及與之分享,我們就先記下來了。

雖已入冬,但對處於亞熱帶的香港來說,才緩緩滲出些許秋寒之意。乘著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巴去往學校的途上,靛青的柏油車道中間著一排脫皮的老樹,蔭綠的山頭。建校不過15年的科大佇立在九龍半島東側的親水灣畔,年輕現代的校園浸染了山水的優雅,沒有大都市見慣的喧譁。

踏進學校中國內地學生及學術事務處辦公室時,一個白皙纖巧身著白色t恤,渾身上下透出簡練爽氣的女孩馬上站了起來,她是在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已就讀3個月的四川聯考狀元周小天。與之前媒體上那個古靈精怪的形象有些不同,現在的周小天似乎多了些內斂和沉靜的理性。

當務之急是打通語言關

和香港大部分的寫字樓格局一樣,學校事務處會議室安排得非常緊湊,我們三個人坐在裡面,已經顯得有點擁擠。雖說是近距離接觸,但記者絲毫沒有感受到籠罩在周小天頭上的狀元光環——她和這個校園裡每一個奔波的學生一樣,隨時看著手上的表,擔心著誤掉下一節課。

沒有太多的寒暄,周小天迅速地進入了被採訪狀態。此時是中午11時,"12時還有一堂重要的課我必須要去上,我們只有1個小時。"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本來這堂課應該是下午2時的,今天由於特殊情況提前了,所以和校方安排的接受採訪時間有了衝突。

在內地這個應該午休的時間段還要上課,實在讓我們感到詫異。周小天顯然早已經習慣了香港高校高度密集的作息時間:"這很正常啊。"

她把自己的一周的課程向我們娓娓道來:"每周的一、三、五第一節課是社會學,中午11時到12時;從下午2時到3時,有一個小時的習題課;周二和周四的課程則非常緊張,早上10時半到12時是商務英語;12時半到下午1時半是英語課;下午3時到4時是數學課;最後4時半到6時又是英語課。今天是星期五,把下午2時的課程提前到中午12時了。"

對於這個狀元來說,眼下最"吃緊"的就是打通語言關,因為香港高校採用全英文教學,而香港人多說粵語。為了迎接今年來報到的大量內地新生,學校專門每周開設了粵語學習班,小天告訴記者,除了三門必修課程外,她正積極地學習粵語。 

大學第一年好比讀預科

到校三個月,周小天說感覺自己在讀香港學生讀過的"預科"——"算是高中到大學之間的緩衝吧,我們要一直到大二下學期才選擇專業,現在的英語和數學都算'工具課'。"

今年香港高校招進的150名內地學生都和周小天一樣,從獨特的"預科"開啟大學生生活。這是香港高校針對內地學生普遍作出的特殊安排——香港中學一般讀七年,第七年叫"預科";而內地則是六年,缺少"預科"這一中學和大學之間的銜接。從大學學制上說,香港的大學雖然採用的是學分制,但一般學制是三年。因此內地來的大學生要到大二才和本地學生一起學習專業課程。

周小天和香港高校的緣分始於幾年前。她告訴記者,初三參加中國數學基金會組織的夏令營時,一次行走奠定了香港高校在她心目中的印象。在三個月里,他們被帶到成都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巡迴聽課。幾個學校迥然不同的授課內容和風格在她心底落下深深的烙印。

"在南開大學的時候,是幾個老師分別系統地講述數學學科的概述和內容,考慮到我們是國中生,內容也比較淺顯易懂。而在香港是同一個老師講解,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前半段時間是數學分析,下半段就是操作,做習題。老師會讓你去發現問題,然後再一起解決問題。"兩相對比之下,更喜歡挑戰性的周小天在心裡悄悄藏了一個夢,三年後,夢圓了。

練習演講練到凌晨4時

在交談進行到正午12時的時候,周小天說她必須去上課了。我們提出等她下課,"不行,下課後我約了同小組的另兩名同學,討論下周做的大演講,估計要持續到深夜……"於是我們約她第二天再談。

周六上午9時,小天打來了電話,說頭天晚上睡得很晚,可能採訪要推遲一點。見面後才知道,她和另兩個同學為了下周英語課上的一個英語演講,竟然一直從頭天下午3時一直演練到次日凌晨4時才休息。

她說,昨天晚上先是在圖書館預定的房間內練習演講,閉館後3個學生又在宿舍外面找了個空地繼續練。

這是商務英語課的作業。每個人在這一學期里都會有一大一小兩個公開演講。這些演講的成績都會算到最後的總成績之中。"課上的同學都要輪一遍演講。下周剛好大、小演講一起輪到我頭上,所以這段時間非常的累。小演講相對簡單,大約十多分鐘的時間,3個人圍繞一個主題分工講解就可以了。大演講卻很困難,因為主題要自己定,3人一個小組,要開題新穎,配合默契,闡述準確,帶動大家的思維。為此要先做好大量查閱工作,昨天因為一個問題發生分歧,磨合了很久。"在周小天眼裡,籌備這種演講的難度不亞於脫一層皮。

"不過,大家都是這樣的,沒有誰不全力以赴。"花費幾乎全部的課餘時間去準備一場演講,這只是周小天的學習中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

每時每刻感受到壓力

我們問她,作為來到香港高校的狀元,是不是因為對自己個人的要求很高,太追求完美,所以對待任何事情都太認真了,譬如用這么多的時間去準備一場英語演講。

周小天拚命搖頭:"在科大的每時每刻,我都能感受到很大壓力,在這邊我們面臨著全新的東西。從內地來的學生目前都在一起上課。大家都是內地的尖子生,非常勤奮。每天到圖書館預定位置的都是今年剛來的內地同學,在這個群體裡我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如果和聯考比較的話,我覺得現在的壓力更大。"

"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子信箱,查看各種通知,有些課程的講義也在網上下載。各科作業也要求列印稿,除數學之外。大多數老師不會和學生電話聯繫。在科大沒有班級的概念,即使是同一個專業的同學也可能在不同的時間上課,每一堂課都是不同的組合。所以,同學和朋友都是新的,可能完全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圈子。"

"每門課的老師都有助教,平時有什麼事也是助教用郵件通知。"在這邊,電腦就像是學生們的眼睛和手腳。網路id就像是生活符號,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如果沒有電腦,就等於沒法與外界聯繫。"我們沒有教授的電話,有問題就給他發電子郵件,第二天就有回覆。"

"雖然課程很緊張,但自由的時間還是很多。"沒有班主任,沒有輔導員,又遠離父母和家鄉,多出來的時間全部需要自己合理分配——這顯然讓剛結束高中生活的周小天有點不習慣,但她正在逐步學習著享受。"價格觀"被顛覆了

"不適應的地方有許多。"相對於學習上而言,生活上的變化讓來自成都的周小天感受更為深切。

"我們現在的這個咖啡屋是學校消費比較高的地方。"小天逐漸和我們算起了"經濟賬":"這裡一頓早餐都需要20多港元,有點貴了。其他地方稍微便宜一點,不過一頓午餐要花費20多港元很正常。剛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價格觀被顛覆了。在成都,幾塊錢一碗的麵條多好吃啊!"

其實與同樣來自內地的大多數同學相比,狀元的身份已為她在經濟上減輕了不少壓力。除了學費外,學校每年給她的獎學金有5.5萬港幣,這個數目對於緩和周小天在經濟上的強烈不適感很有效。

"在香港生活最受不了是花了錢卻沒有吃好。"吃慣了辣味的小天,談到在香港的一伙食一副受罪的模樣。"不過我還能忍受,目前還在積極地適應之中,和我們一起來的還有另外一個女孩子,一直依靠水果和餅乾度日,到現在都不能接受香港的一伙食。"她說,"有時候我們會自己做一頓火鍋吃,但是這裡離市區遠,要買原料的話,需要坐校巴到山下去採購,而出去外面吃又太貴了。"

在香港度過的第一學期馬上就要結束了,周小天正打算近期回家呆一周左右,在家複習等待兩周后的考試。"因為現在機票非常便宜,來回也才800多元,這些錢如果花在香港,每天吃飯算下來也要差不多這樣的成本了,而我回家吃住卻都不需要花錢。"她又搬出了自己精明的"經濟賬"。"但是今年過春節就不能在家了,因為寒假一月份就結束了,而春節是在二月,只能在香港和同學一起了。"這將是小天人生中第一個不和家人一起過的春節。

儘管有種種不適應,但周小天沒覺得自己扛不過來。她非常感激來自內地的師兄師姐的照顧,"如果需要幫忙,直接打個電話,就會有人來。"

不能隨意到別人宿舍串門

"很多高中同學說我現在變成夜貓子了。"在香港高校讀書的這三個月,周小天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和在內地高校就讀的其他同學保持著聯繫。

"我在內地的同學說,學校晚上都是強制關燈休息的,大約11時左右。而此時這邊的生活似乎才剛剛開始。每天的午夜校園裡還是非常熱鬧,一點都感覺不到夜的氣息。由於學校離市區遠,要照顧走讀的學生,因此上午上課時間都不早,學校9時30分才開始上第一堂課。"

除了作息,還有觀念上的巨大碰撞。交談中我們提出到她宿舍去參觀一下,一直微笑的周小天卻瞬間變得嚴肅起來,她有些為難地告訴我們,宿舍另外一個女孩回深圳了,如果她要帶外人到宿舍,必須經過她同意,"因為在這裡,每個人都非常注重保護別人的隱私。"她說在科大的宿舍里有不成文的規矩,"一般去別人宿舍之前都必須要電話聯繫一下,獲得同宿舍兩個人的同意後才可進入"。

對於將來的打算,周小天想得比較少。她告訴記者,將來畢業後想加入香港的會計師事務所,"會在香港工作一段時間再說,但是也許最終回內地發展。現在,一切都不明朗"。

新聞主角:

畢業於成都樹德中學的17歲女生周小天在聯考之前已確定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她隨後在香港科技大學的考試中也成功通過,並被許以半額獎學金。但凡事追求完美的她毅然放棄了保送,選擇參加聯考。她堅定地認為,沒有參加聯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當她以701分的高分,其中語文126分、數學143分、外語142分、理科綜合290分摘取四川省理科狀元桂冠後,清華大學決定獎勵她1萬元的入學獎,香港大學則開出了58萬港幣的"天價"獎學金,之前許諾給周小天25萬港幣的香港科技大學也馬上翻倍,開出了50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而且兩所香港高校都承諾專業隨便選。最終,周小天選擇了一直心儀的香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