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複習(八)

1.簡述地表水的常規處理工藝流程。

答:地表水中大多含有大量懸浮物、膠體物質,這些物質的存在使水變得渾濁,而且它們還能夠粘附很多細菌和病毒。因此,懸浮物和膠體是地表水作為飲用水源時水處理中主要的去除對象。

以地表水作水源的水廠多採用圖2k311231-1所示的工藝流程。

混凝、沉澱和過濾通常被稱作澄清工藝,因此以地表水作為水源的生活飲用水源時水的常規處理工藝也可以分為澄清和消毒兩部分。

原水進入給水處理廠後,先加入混凝劑,使其與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形成較大的絮狀顆粒,然後經過沉澱池沉澱,使其中較重的絮體沉澱去除,這時水中還含有一些較輕的絮體,它們隨水流進入濾池,過濾去除。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澱和過濾過程,能夠有效地降低水的濁度,能夠去除水中絕大部分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而且還可以部分去除水中某些有機物、細菌及病毒等。經過過濾的水,必須投加消毒劑來殺滅致病微生物,出水通過管道輸送給用戶。

2.簡述高濁度地表水處理工藝流程答: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澄清工藝系統還可以適當增加或減少某些處理構築物。當原水的濁度很高時,往往需要在混凝前設定初沉池或沉砂池,如圖2k311231-2

 

3.簡述低濁度地表水處理工藝流程。

答:當原水濁度很低時,可以省去沉澱構築物,將原水加入混凝劑,然後直接過濾,如圖2k311231-3但是在生活飲用水處理中,過濾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4.簡述地下水中鐵、錳含量超過生活飲用水標準時的處理工藝流程。

答:當地下水中鐵、錳的含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時,需要採用自然氧化法和接觸法等方法去除鐵、錳。前者通常設定曝氣裝置、氧化反應池和砂濾池,如圖2311231-4

後者通常設定曝氣裝置和接觸化濾池,一般選擇一段處理,當錳的含量比較高時,可以在一段處理後面再加一段處理過程,如圖2k311231 

如果同時除鐵除錳,可以利用與上面除錳相似的工藝過程,只是用除鐵除錳濾池代替除錳濾池。工藝系統的選擇應該根據是否單純除鐵還是同時除鐵除錳以及原水中鐵和錳的含量等水質特點來確定。

5.當地下水含氟量超過1.0mg/l時,需要採取哪些處理措施?

答:當地下水中含氟量超過1.0mg/l時,需要採取除氟措施。

除氟的方法可以分為混凝沉澱法和吸附過濾法兩類。混凝沉澱法是投入硫酸鋁、氯化鋁或者鹼式氯化鋁使氟化物產生沉澱;吸附過濾法,利用活性氧化鋁或者磷酸三鈣等進行吸附交換,其中,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是比較覺的處理方法,含氟原水通過過濾,氟被吸附在吸附劑表面,生成難溶氟化物,然後去除,其工藝流程如圖2k311231所示。 

6.什麼是城市排水管網分流制?分流制分為幾種,分流制的優缺點是什麼?

答:分流制:雨、污水各用專用管渠系統排放。分流制又分為完全分流制、半分流制兩種情況。該系統將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收集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內,有利於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保護,但初期雨水水質差,直接排入水體會造成受納水體的水質變化。

7.城市污水處理方法按原理分可分為幾類?每類處理方法利用什麼作用來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每類處理方法各列舉兩種方法(註:任舉兩種處理方法即可)。

答:城市污水處理方法,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

物理處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的處理方法,如篩濾法、沉澱法等。

化學處理法:利用化學反應分離污水中的污染物質的處理方法,如中和、電解、氧化還原等法。

生物處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性、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氧化法和利用厭氧微生物作用的厭氧還原法,如活性污泥法及厭氧消化法等。

8.簡述城市污水處理的二級處理工藝。

答: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性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通常採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構築物是處理流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水中呈溶解性、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從而達到排放的要求,一般去除率能達到90%以上,有機污染物可達到排放標準,處理後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可降至20~30mg/l.二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生物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以污泥形式存在的生物脫落物或已經死亡的生物體。城市污水二級處理技術主要有常規活性污泥法、ab法、氧化溝法、sbr法和生物膜法。

9.為什麼要進行污水的三級處理?三級處理的主要方法是什麼(註:答出四個即可)?達到什麼效果?

答:三級處理是在一級、二級處理後,用來進一步處理難以降解的有機物、磷和氮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處理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通過三級處理,bod5能進一步降到5mg/l以下。

10.垃圾填埋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答:(1)為了使每天可接納1000t左右的垃圾設計容量,對道路寬度和路面承載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對周圍路網交通有一定影響。

(2)大量垃圾的腐臭氣味,會影響填埋場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居民的強烈意見,在選址時,這一問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垃圾腐臭會隨風飄送很遠,如垃圾填埋場與旅遊風景區、公園、寺廟、賓館等人文景區較近,會使旅遊人數銳減,嚴重影響該地區的經濟和旅遊收入,將使旅遊和經濟發展受挫,經濟損失的代價過於嚴重,對此影響不可輕視。

(4)垃圾填埋場使用期較長,它是一個處在被控制狀態中的污染源。為保證人們飲水的安全,垃圾填埋場必須遠離飲用水源。

(5)一般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很大,應儘量選用荒廢地域和不占用農田,減少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