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5

5 設計規定


5.1 承載力計算來源:
5.1.1 對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各類結構構件的材料選擇、各項承載力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等的有關規定。
空心樓板根據內力分析結果進行承載力計算時,應取用空心樓板的實際截面。
5.1.2 按本規程第4.6.1條計算的水平荷載和地震作用效應應與其它荷載效應相組合,鋼筋應配置在該條第3款規定的等代框架梁寬度範圍內。
5.1.3 對考慮內力重分布的空心樓板,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中的截面受壓區高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χ≤t (5.1.3)來源:
式中t —— 受壓區最小翼緣厚度;
對其它構件,應符合《鋼筋混凝土連續梁和框架考慮內力重分布設計規程》cecs51:93的相關規定。
5.1.4 當內模為筒芯時,對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中不配置受力箍筋的邊支承板,其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v ≤0.7ζft(bw+d)ho+0.05npo (5.1.3)
式中v —— 寬度bw+d範圍內的剪力設計值;
ζ —— 受剪計算係數:對順筒方向取1.3,對橫筒方向取0.6;
bw —— 筒芯間肋寬;
d —— 筒芯外徑;
ho —— 截面有效高度;
npo —— 寬度bw+d範圍內截面混凝土法向預應力等於零時的縱向預應力鋼筋及非預應力鋼筋的合力,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中7.5.4條規定確定。
5.1.5 當內模為箱體時,對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中的肋梁,其受剪承載力計算及配筋構造應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第7.5節和第10.2節的有關規定。
5.1.6 對無梁的板柱結構,應在柱周圍設定實心區域,其尺寸和配筋應根據受沖切承載力計算確定。板的受沖切承載力計算除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中第7.7節及附錄g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柱上板帶中設定有箍筋的暗梁時,其受沖切承載力可按上述規範第7.73條進行計算;
2 當採用通過柱截面的正交型鋼剪力架或抗沖切錨栓時,其受沖切承載力的計算和構造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2的有關規定:
3 當設定托板、柱帽時,應選擇最不利位置的受沖切破壞臨界截面進行驗算:
4 按上述規範第7.7.5條及附錄g的規定,除應考慮板柱節點臨界截面上由剪下傳遞的不平衡彎矩a0munb外,由彎曲傳遞的不平衡彎矩(1-a0)munb應由有效寬度為柱或柱帽兩側各1.5hs(有托板時hs取托板與樓板厚度和)的截面範圍內配置的縱向受拉鋼筋承擔;
5 沿兩個主軸方向通過柱截面的連續縱向鋼筋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列要求:
fyas+fpyap≥ng (5.1.6)
式中 as —— 板底連續普通鋼筋總截面面積;對一端在柱截面對邊彎折錨固的鋼筋,其截面面積按一半計算;
ap —— 連續預應力鋼筋總截面面積;對一端在柱截面對邊錨固的鋼筋,其截面面積按一半計算;
ng —— 在該層樓面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軸向壓力設計值;
fy、fpy —— 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5.1.7 對帶梁的板柱結構,其梁承載力、板受沖切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梁應按本規程第4.5.7條的規定分配從屬面積內豎向荷載產生的剪力設計值並考慮與相應彎矩、扭矩共同作用,取本規程第4.5.9條規定的計算截面進行承載力計算;
2 當μ≥1時,板不考慮受沖切承載力計算;當0<μ<1時,板按下式計算受沖切承載力:
fl,eq≤flu (5.1.7)
計算中不考慮梁在板上、板下凸出的部分,僅考慮樓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式中 fl,eq —— 板柱結構的等效集中反力,按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附錄g的規定確定,附錄g公式(g.0.1-1)、(g.0.1-3)、(g.0.1-5)中fl 、munb、munb,x、munb,y均應乘以(1-μm)μm為計算中各梁μ的平均值;
flu —— 受沖切承載力設計值,按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公式(7.7.1-1)的右邊部分計算。
5.2 撓度和裂縫控制 來源:
5.2.1 在設計中採用了適宜的構件跨高比、周邊約束條件、構件配筋特性等條件下,且有可靠的工程實踐經驗時,可不作撓度和裂縫寬度驗算。
對按本規程第4.2.5條的考慮內力重分布進行設計或直接採用塑性極限分析方法進行承載力計算的樓板,宜作撓度和裂縫寬度驗算或採取有效的構造措施。
5.2.2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可按由梁、柱分隔的區格板進行撓度驗算。
在樓面均布豎向荷載的作用下,區格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af,max宜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併考慮荷載長期作用影響的剛度用結構力學方法進行計算,並應符合下要求:
af,max ≤ af,lim (5.2.2)
式中 af,lim —— 樓蓋、屋蓋構件的撓度限值,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表3.3.2取用。

5.2.3 受彎構件的撓度可按下列規定進行計算:
1 受彎構件的剛度b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和《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2-2004的有關規定計算;
2 對邊支承雙向板,可取短跨方向最大彎矩處的剛度用雙向板彈性撓度公式進行計算:
3 對區格的長寬比不大於2的柱支承板,可取兩個方向最大彎矩處的剛度平均值作為該板剛度用柱支承板彈性撓度公式進行計算。
5.2.4 柱支承樓板的撓度也可根據第5.2.3條的剛度按下列規定進行計算:
1 樓板撓度可取為長跨方向柱上板帶和短跨方向中間板帶的跨中撓度之和;
2 板帶跨中撓度可按兩端嵌固約束計算;對邊跨尚應考慮邊支座扭轉的影響。
5.2.5 當有可靠經驗時,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構件的撓度也可採用本規程第4.4節的擬梁法進行計算,其剛度可按本規程第5.2.3條確定。
5.2.6 在樓面均布豎向荷載的作用下,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區格板的裂縫控制宜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中3.3.3條、3.3.4條的規定: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樓蓋區格板的裂縫控制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2-2004的有關規定。
5.2.7 現澆鋼筋混凝土空心樓蓋區格板,可根據本規程5.2.3條相應的最大彎矩確定板內縱向受拉鋼筋應力,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中8.1.2條的規定計算最大裂縫寬度,並按該規範公式(8.1.1-4)進行裂縫寬度驗算。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