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結構技術規程6

6 構造要求來源:


6.1 一般規定
6.1.1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的體積空心率不宜小於25%,也不宜大於50%。
6.1.2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的跨高比宜符合下列規定:
1 邊支承鋼筋混凝土樓板:對單向板,不大於30;對雙向板,跨度按短邊計,不大於40;
2 對柱支承鋼筋混凝土板,跨度按長邊計,不大於35;
3 對預應力混凝土樓板,可較鋼筋混凝土樓板適當增加。
6.1.3 鋼筋混凝土空心樓板的跨度不宜大於15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樓板的跨度不宜大於24m。.
6.1.4 當內模為筒芯時,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截面的尺寸應根據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樓板的厚度不宜小於180mm;
2 筒芯間肋寬與筒芯外徑的比值不宜小於0.2:肋寬的尺寸:對鋼筋混凝土樓板,不應小於50mm,對預應力混凝土樓板,不應小於60mm;
3 板頂厚度和板底厚度宜相等,且不應小於40mm;
4 當設定筒芯端距時,其尺寸不應小於50mm。 來源:
6.1.5 當內模為箱體時,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截面的尺寸應根據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樓板的厚度不宜小於300mm.
2 箱體間肋寬與箱體高度的比值不宜小於0.25;肋寬的尺寸:對鋼筋混凝±樓板,不應小於60mm,對預應力混凝土樓板,不應小於80mm;
3 板頂厚度、板底厚度不應小於50mm,且板頂厚度不應小於箱體底面邊長1/15。
6.1.6 在筒芯間肋寬、筒芯端距範圍內,均應根據肋寬大小設定單肢網片或雙肢構造箍筋,其間距不宜大於300mm。
6.1.7 樓板中非預應力縱向受力鋼筋可均勻布置,鋼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在筒芯間肋寬、筒芯端距以及箱體間肋寬範圍內,鋼筋可適當集中配置。
樓板中無粘結預應力鋼筋可布置在順筒方向的肋寬、橫筒方向的筒芯端距、箱體間肋寬和樓板周邊的混凝土實心部分,且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2的規定。
6.1.8 當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中內模布置區域需要開洞時,應在洞口周邊設定實心加強帶並配置附加鋼筋。
6.1.9 空心樓板的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溫度收縮鋼筋的配筋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的有關規定,配筋率按空心截面的實際面積計算。當內模為筒芯時,橫筒方向的縱向受力鋼筋和溫度收縮鋼筋在單位寬度內的配筋量宜與順筒方向相同。
6.2邊支承板樓蓋
6.2.1 邊支承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中,梁、板的配筋構造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的有關規定。
6.2.2 邊支承板樓蓋結構中,牆邊或梁邊的實心板頻寬度可取為0.2hs,且不小於50mm。
6.2.3 邊支承板樓蓋角部應配置專門的構造鋼筋,構造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配筋的範圍從支座中心起,兩個方向的長度均為所在區格板短邊跨度的四分之一;
2 每方向單位寬度內的配筋數量宜與樓板短跨的正彎矩配筋相同;
3 板面配筋宜從板角向內,且平行於板角45o線;板底鋼筋宜垂直於板角45o線。
4 板面、板底配筋也可採用鋼筋網片,網片兩個方向的配筋數量均同第2款的要求。
6.3柱支承板樓蓋
6.3.1 柱支承板樓蓋中,區格板周邊的實心部分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無梁的柱支承板樓蓋,柱上板帶的實心部分寬度不宜小於柱或柱帽兩側各100mm;
2 帶梁的柱支承板樓蓋,當梁寬不大於柱寬時,同第1款要求;當梁寬大於柱寬時,柱上板帶的實心部分寬度不宜小於梁寬兩側各100mm;
3 柱周圍的樓板實心部分在沖切破壞錐體底面線以外不宜小於(h0/2+100)mm。
6.3.2 柱支承板樓蓋結構中,若設定柱項托板,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托板在每個方向的邊長不宜小於該方向樓板軸線跨度的六分之一;
2 托板厚度不宜小於板厚的四分之一

6.3.3 柱支承板樓蓋中,樓板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來源:
1 板面負彎矩鋼筋在邊支座的錨固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中的受拉鋼筋確定:對無特殊規定的板底正彎矩鋼筋,其在邊支座的錨固長度不得小於150mm.邊支座的錨固長度從邊梁內邊算起,對無邊梁的樓蓋,從邊支座柱中心線算起。
2 沿板的無支承的自由邊,垂直於自由邊的鋼筋應向下彎折至板底。當配置焊接鋼筋網片時,宜設定u形構造鋼筋井與板頂、板底的受力鋼筋搭接。 3 柱上板帶受力鋼筋
1) 1/2的負彎矩鋼筋從柱邊或柱帽邊向區格板內延伸的長度不應小於區格板掙跨的三分之一,其餘鋼筋的延伸長度不應小於淨跨的五分之一;
2) 正彎矩鋼筋均應通長布置,鋼筋的連線部位應設定在中間支座柱或柱帽兩邊向區格板延伸三分之一淨跨的範圍內;
3) 1/2的正彎矩鋼筋在邊支座的錨固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中的受拉鋼筋確定,其中應有不少於兩根鋼筋通過各柱截面。
4 中間板帶受力鋼筋 ,
1) 負彎矩鋼筋從柱邊或柱帽邊向區格板內延伸的長度不應小於區格板淨跨的四分之一;
2) 正彎矩鋼筋均宜通長布置,鋼筋的連線部位應設定在中間支座柱或柱帽兩邊向區格板延伸三分之一淨跨的範圍內。
5 在樓板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區域內,應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gb 50010-2002第10.1.9條的規定設定溫度收縮鋼筋。
6.3.4 對於帶梁的柱支承板樓蓋,當柱上板帶的梁與板截面抗彎剛度比值α大於1.0時,應在樓蓋角部按本規程6.2.3條的要求配置構造鋼筋。
6.3.5 抗震設計時,對無梁的柱支承板樓蓋,應在柱上板帶中柱(或柱帽)兩側各1.5hs(有托板時,hs取托板與樓板厚度之和)範圍內設定暗梁。
6.3.6 抗震設計時,無梁的柱支承板樓蓋中的配筋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等代框架梁寬度內不少於1/2的鋼筋應配置在暗梁內,暗梁下部鋼筋不少於上部鋼筋的1/2。暗梁內應有不少於1/2的負彎矩鋼筋通長布置。等代框架粱寬度內應有總數不少於1/3的負彎矩鋼筋通長布置;
2 暗梁應採用不少於四肢的封閉箍筋,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300mm;
3 暗梁的箍筋加密區長度不宜小於3hs。加密區範圍內箍筋肢距不應大於250mm,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6.3.7 抗震設計時,對帶梁的柱支承板樓蓋,梁的寬度不宜大於柱或柱帽寬與柱兩側各15hs (有托板時,hs取托板與樓板厚度和)之和;梁的配筋構造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建築抗震設讓規範》gb 50011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規程》jgj l40的有關規定。
6.3.8 按本規程第4.2.2條的規定設定的框架扁梁,應根據抗震等級按國家現行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進行抗震驗算並應符合相應的構造要求。扁梁框架的樑柱節點核心區截面抗震驗算應符合上述規範附錄第d.2節的有關規定。
6.3.9 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宜採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節點,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與板厚之和不宜小於柱縱向受力鋼筋直徑的16倍。托板或柱帽的邊長不宜小於4hs及柱截面相應邊長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