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工商管理專業筆記二十一

注意書上對各類事項如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註冊資金、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經濟性質的解釋.營業登記的主要事項:注意不同種類的營業登記,其登記事項各不相同.3. 市場主體登記的法律效力 1)公司和企業法人登記的法律效力基本相同,主要表現在: 確認公司及企業的法人地位.(其中要注意法人成立的條件). 確認公司和企業法人經營的合法性.這與營業登記的法律效力完全相同. 明確公司及企業法人經營活動的權利能力範圍.2)營業登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 確認經營單位經營活動的合法資格,注意:只是確認合法資格,並不賦予其企業法人資格,合法資格確認的標誌就是營業執照; 明確營業單位從事經營活動的權利能力範圍。 注:這兩點與公司及企業法人的法律效力的後兩點完全一樣.三、市場主體登記監督管理(要求掌握以下幾個問題) 1.市場主體登記監督管理的概念:是指市場主體登記主管機關根據國家授權以及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法規,依法對市場主體的登記註冊內容進行的監督管理,以保護合法經營,查處非法經營,維護市場準入秩序和企業經營秩序.2.監督管理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1).取締無照經營,維護市場準入秩序。其中注意掌握什麼是無照經營以及它的四個危害:擾亂市場競爭秩序,規避國家稅收,損害消費者權益和影響市容環境治安.2)保護國家利益和經營者、投資者以及交易相對人的合法權益.3)確認經營主體繼續經營資格。市場主體的經營資格條件中會在日後的經營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到其可能喪失主體資格。所以,必須對市場主體的繼續經營資格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確保市場主體合法經營.3.  市場主體登記監督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監督企業名稱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查處使用企業名稱的不當行為(比如私自變更\轉讓名稱),糾正不適宜繼續使用的企業名稱,取締非法企業名稱(指未經登記主管機關登記註冊的組織從事經營活動時使用的企業名稱).2)監督企業註冊資本或註冊資金的實繳情況.重點是監督檢查企業開業後註冊資金或資本是否到位,有沒有抽逃隱匿或虛假出資等問題.3)監督市場主體的住所或經營場所情況.主要檢查其核准的法定住所或經營聲所是否真實,公證有無虛假現象.4)監督檢查市場主體的機構設定和從業人員情況.有些行業市場主體如金融業、醫藥衛生行業對從業人員還有資質要求和數量要求.為確保其正常經營,所以要對其進行監督檢查.4.  市場主體登記監督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1)日常監督管理:一般採取誰登記誰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日常監督管理的方法主要是採用市場巡查制.具體什麼是巡查制請參見書上p229頁.在這還應注意掌握六種違法情形的內容.2)年度檢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按年度對市場主體(主要是企業法人和公司)繼續經營資格進行確認的法定製度.3)其他專項監督管理制度:目前在實踐中對市場主體登記監督管理已形成的專項制度有: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查證驗照制度.第二,企業聯絡員制度.第三,定期回訪制度等.5.   市場主體違反登記管理法規的法律責任,包括: 無照經營的法律責任  欺詐性登記的法律責任  不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的法律責任  不依核准登記經營範圍從事經營活動的法律責任  登記註冊後不依規定期限開業或經營的法律責任  不依法接受年檢或驗照的法律責任.  不按規定辦理註銷登記的法律責任.  (注意與各條責任相對應的處罰措施.)四、市場交易行為及其監督管理概述 (一)市場行為和市場交易行為1.什麼是市場行為:指市場主體進行的商品經營和服務活動。注意從三個方面把握其內涵:1)市場主體指企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2)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營利,這的“營利”不同於“盈利”,營利單純指目的,盈利則指獲得利潤的結果;3)行為的內容是各種市場經濟活動。2.市場行為的分類:按行為(活動)的內容可分為:定價行為、促銷行為、競爭行為(包裝、質量、品種競爭)、契約行為和投資行為;按行為目的可分為:市場交易行為(指為實現交易而進行的活動)和市場競爭行為。按行為的性質可分為:正當和不正當的市場行為(不正當定價、促銷、契約和競爭行為)。(二)市場行為監督管理體系:監督管理機構體系+法規體系市場行為的廣泛性導致多種多樣的監督管理機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價格管理部門、海關、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醫藥衛生部門、證券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管理部門。(注意掌握各部門相對應的職責有哪些p232-233。)相關法規體系:包括市場行為監督管理的法律(如“法”)、法規(如“條例”)和規章(如“細則”、“辦法”、“規定”或“標準”等)。p233(三)市場規範管理的含義與內容(一般了解,p233-234)五、契約監督管理 1.什麼是契約?有哪些種類的契約?契約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的協定。按照《契約法》的規定,契約可分為十五種:p234-235頁。2.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契約的管理:包括對契約實施監督管理的6項主要職責(p235)及對利用契約進行違法行為的查處。  利用契約進行違法行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利用契約手段或形式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依法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違法行為的六種表現形式及對其的查處一定要掌握。(p235-236)3.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 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物進行審核登記的行政管理行為。其中需掌握抵押物的三個必備條件:抵押人有處分權、法律允許轉讓、易保存價值無損毀的動產。 登記的範圍:企業的設備、原輔材料、產品、其他可依法抵押的動產。 登記的事項:抵押人、抵押權人、抵押契約、抵押物名稱、數量和價值、抵押擔保的範圍、被擔保的主債權種類和數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六、經紀行為及拍賣行為監督管理 1、經紀行為的監督管理經紀行為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以收取佣金為目的,為促成他人交易而從事居間、行紀或者代理等經紀業務的行為。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注意兩點:首先,居間、行紀、代理都是一種受託行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居間僅是一種橋樑作用,並不代理任何法律行為(不以任何名義從事活動,僅給委託人提供信息或促成交易的達成);行紀是以自己的名義為他人從事交易活動,由委託人承受其結果的一種受託行為;代理則是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交易活動,被代理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受託行為。例: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以自己的名義為他人從事交易活動,由委託人承受其結果的一種受託行為是(  )a.居間 b. 行紀  c.信託  d.代理其次,經紀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經濟組織。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經紀行為的監督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經紀人不得從事行為的監督管理(經紀人不得從事的行為共有8項,p237頁);二是對經紀人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的監督管理(應當遵守的規則共6項,p237頁)2.拍賣行為監督管理拍賣是指以公開競爭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 (依法可轉讓、依法可處分)三種方式:有聲拍賣、無聲拍賣和減價拍賣。拍賣的標的指拍賣的財產,包括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財產權利。標的物應當符合以下條件:是委託人所有或依法可以處分的財產;是依法可以轉讓的財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拍賣行為的監督管理:監督管理的範圍:監督拍賣行為(包括拍賣委託行為、公告與展示行為、實施行為)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的內容:(1)監督拍賣行為(表現在五個方面,p238) (2)處理違法拍賣行為(注意與各違法行為相對應的處罰措施)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要表現 (一)競爭行為與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1.競爭行為是指生產經營者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獲取某種經濟利益的行為,即為了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如最大利潤、最大市場份額、優勢地位等),而與競爭對手展開的較量與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