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筆記(7)

銷售人員數量=(現有顧客+需訪問的潛在顧客數)×1年內對每個顧客需訪次數×每次訪問需要的時間/每個銷售人員1年可用於訪問的有效時間。
4.銷售促進:指企業運用各種短期誘因鼓勵購買的促銷活動。促銷工具針對不同的人分為三大類,各有各的目的: 
消費者促銷工具,針對消費者,目的是鼓勵大批量購買、吸引更多新顧客和爭奪競爭對手市場; 
交易促銷工具,針對中間商,目的是鼓勵大量進貨,建立固定的產銷關係; 
業務銷售人員促銷工具,針對銷售人員,目的是鼓勵推銷新產品,開拓新市場,發掘新顧客。 
注意了解各類促銷工具的形式。 
例:銷售集會是針對()的促銷工具。 
a.消費者b. 中間商c.銷售人員d.批發商 
答c 

5.公共關係:指推廣或保護一個企業的形象或其產品的各種計畫。主要是處理企業與公眾、政府、社會團體、新聞媒體、其它企業及企業內部的關係。 
 注意熟悉:開展公共關係活動的各種形式與方法。(p76頁) 

6.直接行銷:指一種為了獲得來自任何地方的可度量的反應(指顧客的訂單)或為達成交易而使用的一種或多種廣告媒體互動作用的市場行銷體系。比如郵寄、電話、或網上行銷。 

企業價格決策與行銷渠道物流決策 
一、 影響市場價格的基本因素: 
企業定價即企業對實行市場調節的商品和服務自主制定價格。它是企業自主經營的基本權益之一。 
影響企業定價的因素可分為: 
外部因素:市場需求性質、競爭程度和政策、法律法規等; 
內部因素:行銷目標、行銷組合策略和成本。 

二、 企業定價的限制因素 
兩大方面因素:倫理和法律兩大方面。 
(一)倫理限制因素:我國《價格法》第七條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對這個概念的理解,關鍵是要掌握什麼是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 
所謂公平:本著等價交換原則,平等地對待購買者,不得進行價格歧視; 
合法:本著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排擠競爭對手,不得合謀操縱市場價格,獲取壟斷利潤; 

誠實信用:貨真價實,明碼標價,按質論價,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與法律相比,倫理道德對企業定價的限制並非強制性的,而是由人們的約定俗成、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來維護的,完全是一種自律的規範。但是,企業定價決策中若不遵循道德倫理準則,最終將會失去顧客。所以,不講倫理的企業是短視而愚蠢的。 
其中,p79頁的五個層次的倫理規範水平一般了解。 

(二)法律限制因素:記憶的內容較多,主要掌握法律對各種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認定標準。 
1.價格壟斷行為:指企業通過相互串通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市場調節價,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其他企業或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市場支配地位一般由企業的市場份額決定。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的大企業一般都擁有市場支配地位,它們往往可以通過改變產量來影響市場價格。 
請著重記憶p79頁5種壟斷價格行為。 
2.價格歧視:指把具有同一單位平均成本的同一種類的商品,在同一時期,以不同的價格向不同的買主出售的企業行為。 
實際上,這是一種沒有道理的價格差別.一般說來,價格不同是建立在成本不同的基礎上的,但如果各商品成本都相同,價格就應該一致,但實際卻對不同的買主有不同的價。所以這就是一種”歧視”. 
請注意:雖然對不同的買主以不同的價格出售同種商品都是價格歧視,然而,我國現行價格法只是把生產者對企業的價格歧視列為“不正當價格行為”而加以禁止,暫未把企業對消費者的價格歧視列為“不正當價格行為” 。 
例:按《價格法》規定,下列應加以禁止的價格歧視行為有( ) 
a.甲企業對丙企業和丁企業提供相同的商品,但實行不同的價格 
b. 運輸企業對老人、在崗人員和學生制定不同的價格 
c.假期民航對乘坐飛機的教師可憑教師證給予7折優惠 
d.電信部門對單位用市話和家庭用市話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 
答案:a。 
3.低價傾銷:指企業在依法降價處理商品之外(如季節性降價銷售),為排擠競爭對手以獨占市場(目的),而採取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擾亂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所謂“低於成本的價格”對生產企業來說就是出廠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對經銷企業來說就是銷售價格低於其進貨成本。其他變相的以低於成本價格的銷售方式還包括:以高等級商品充抵低等級商品以變相降價,折扣補貼優惠價格、非對等物資串換、以物抵債、少開或不開發票、多給批量優惠、招標中壓低標價以及其他方式。 
4.價格欺詐: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其中需要熟悉p81頁的9條欺詐性標價行為和6條欺詐性價格手段。 
5.變相變動商品牌價:“商品牌價”是指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變相變動商品牌價就是指經營者對政府定價進行變相漲價或降價,故意不嚴格執行政府定價。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變相漲價:比如,用“新產品”名義定高價;對老產品偷工減料;價格不變卻粗製濫造;以次充好;價格不變,但降低服務質量,二是變相降價:比如收購農產品時壓秤;銷售商品時實行回扣,在價外給予對方好處等。 

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筆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