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全國高教自考《大學語文(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l.《寡人之於國也》所體現的孟子的政治主張是( )

a.以民為本,實行王道 b.治國以禮,為政以德

c.舉賢授能,廣納人才 d.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2.在《趙威后問齊使》中,趙威后用鍾離子、葉陽子、嬰兒子、於陵子為例,來批評齊國政治失當,這種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對比法 d.類比法


3.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大肆鋪陳秦王所喜好的珍寶、美色、音樂,是為了( )

a.批評秦王勞民傷財,聲色誤國

b.渲染秦國強大富足,無所不有

c.投其所好,以便說服秦王收回逐客令

d.闡發重物輕人不可能統一天下的道理


4.在《論毅力》中,粱啟超引用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的話作比喻,是為了強調( )

a.有毅力就成功,無毅力就失敗 b.毅力大小不同,效果就不相同

c.只有毅力至強,事業方能成功 d.如果方向不對,就會勞而無功


5.魯迅在《燈下漫筆》中說:“‘復古家’盡可不必悲觀的。太平的景象還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這裡運用的表現方法是 ( )

a.鋪墊 b.對比

c.反語 d.象徵


6.在《選擇與安排》中,朱光潛用“浮雕突出於石面”作比喻,是為了說明( )

a.選擇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

b.選擇材料要抓住典型細節

c.安排材料要注意輕重分明

d.安排材料要做到層次清楚


7.在《鄭伯克段於鄢》中,體現統治階級道德虛偽的典型細節是( )

a.莊公“寤生” b.潁考叔“食舍肉”

c.莊公母子“隧而相見” d.共叔段“收貳為己邑”


8.在《李將軍列傳》中,作者認為李廣雖身經百戰、戰功顯赫卻不能封侯的主要原因是( )

a.個人負能使性 b.執政賞罰不公

c.個性口訥少言 d.機遇蹇於遭逢


9.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總體上側面描寫西山高大特立的語句是( )

a.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c.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d.是山之特立,不與培 為類


10.在《馬伶傳》中,寫馬伶在第一次技藝較量失敗後“易衣遁矣”這種人物描寫方法是( )

a.肖像描寫 b.行為描寫

c.言語描寫 d.心理描寫


11.《愛爾克的燈光》的總體行文特點是( )

a.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 b.邊敘事,邊議論,難得抒情

c.邊敘事,邊抒情,難得議論 d.先敘事,再抒情,後議論


12.《往事》借讚美大海的特性,來寄託作者的人格理想,這種表現方法是( )

a.鋪墊反托 b.對比反襯

c.托物言志 d.側面烘托


13.我國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詩人是( )

a.陶淵明 b.曹操

c.李白 d.屈原


14.《短歌行》的體裁是( )

a.漢樂府 b.樂府舊題

c.新題樂府 d.新樂府


15.從題材上看,《山居秋暝》是一首( )

a.送別詩 b.愛情詩

c.山水詩 d.邊塞詩


16.白居易《杜陵叟》的語言特點是( )

a.典雅 b.華麗

c.艱深 d.通俗


17.《八聲甘州》中,“是處紅衰翠減”之“紅”、“翠”二字所用的修辭格是( )

a.借代 b.比喻

c.比擬 d.誇張


18.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的著眼點在( )

a.山川的險要 b.王朝的興衰

c.百姓的苦難 d.文物的損毀


19.《苦惱》中人與馬的對比體現在( )

a.姚納佇立如“幽靈”,馬佇立如“蜜糖餅”

b.姚納挨受“脖兒拐”,馬挨受鞭子抽打

c.姚納死了兒子,馬死了初生馬崽兒

d.無人聽姚納訴說,小馬卻認真地傾聽


20.在《斷魂槍》中,沙子龍將鏢局改成客棧的動因是( )

a.時代變了,鏢局已沒有生意 b.時代變了,武藝已沒有價值

c.時代變了,沙子龍不得不變 d.時代變了,沙子龍主動求變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今”》中的例句,通過類比法來證明“過去未來皆是現在”的有( )

a.投一石子於時代潮流,所激起的波瀾向永遠流動

b.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呼應於永遠的時間與空間

c.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

d.一時代的思潮,不是單在這一時代所能成立

e.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


22.下列作品中抒寫愛國情懷的有( )

a.王昌齡《從軍行》 b.李白《行路難》

c.陸游《關山月》 d.聞一多《一句話》

e.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23.在《張中丞傳後敘》中,張巡的性格特徵有( )

a.嫉惡如仇 b.從容鎮定

c.視死如歸 d.博聞強記

e.性情剛烈


24.蘇軾是宋代文學藝術創鞽刪妥釵全面的一位作家,他擅長的有?)

a.散文 b.書法

c.詩詞 d.繪畫

e.戲劇


25.《爐中煤》中的象徵意義主要體現在( )

a.作者將自己化身為爐中煤,將祖國稱作年青女郎

b.借向年青的女郎訴說愛情,寄託作者的愛國熱情

c.用黑奴重見天光,暗示作者和中華民族的新生

d.用爐中煤的燃燒,體現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e.讓爐中煤訴說衷情,賦予爐中煤以人的靈性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分崩離析:


27.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非我也,兵也:


28.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大方:


29.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恤:


30.舞幽壑之潛蛟。

舞:


31.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汩汩然:


32.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昵:


33.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

生得:


34.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

渾渾沌沌:


35.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躊躇: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請回答:a.這裡說明了人的認識要受到哪幾方面的限制?

b.這裡採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

c.這裡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37.閱讀《論學問》中的一段文字:

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學問變化氣質。

請回答:a.這段議論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b.這裡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c.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8.閱讀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請回答:a.歸納這首詩的主要旨意。

b.前四句和後四句的抒情方法分別是什麼?

c.這首律詩在形式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什麼?

39.閱讀裴多菲《我願是一條激流》中的一節詩:

我願是一座荒林,坐落在河流兩岸;我高聲呼叫著,同暴風雨作戰……只要我

的愛人,是一隻小鳥,停在枝頭上啼叫,在我的懷裡作巢。

請回答:a.這裡表現出“我”怎樣的感情?

b.寫出其中兩個比喻的喻體和被喻體。

c.這裡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

40.閱讀《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字:

陳太丘與友期(約定)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友)乃至。

元方(陳太丘之子)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丟下別人)而去。”元方

曰:“君與家君(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

請回答:a.陳太丘與友人對待約定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b.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c.這裡主要運用了哪兩種人物描寫方法?

五、作文(30分)

41.以《寬容》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除不得寫成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