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考試會計科目考前培訓基礎班講義3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p8
要求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

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p8
要求企業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相關性原則 p9
要求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貫性原則 p9
一貫性原則要求企業採用的會計政策在前後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隨意改變。該原則是企業在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在下述兩種情況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政策,一是有關法規發生變化,要求企業變更會計政策,二是改變會計政策後能夠更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五、可比性原則 p10
是指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該原則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可比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核算。

六、及時性原則 p10
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七、明晰性原則 p11
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八、權責發生制原則 p11
是指在收入和費用實際發生時進行確認,不必等到實際收到現金或者支付現金時才確認收入或費用。

九、配比原則 p12
是指將收入與對應的費用、成本進行配比,以結出損益。

十、歷史成本原則 p12
要求企業的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按照實際成本計量。

十一、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p13
是指將與當期收益相關的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將與當期以及以後多個期間的收益相關的支出計入資產的價值。

十二、謹慎性原則 p14
是指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以不抬高資產或收益,也不壓低負債或費用。本書很多地方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都是基於謹慎性原則,如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或跌價準備等。但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定各種秘密準備。

十三、重要性原則 p14
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的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式。
上述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中,相對重要的有:
(1)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2)一貫性原則
(3)可比性原則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5)謹慎性原則
(6)歷史成本原則
【例題5】對各項資產按取得時的實際交易價格計量,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其遵循的會計核算原則是( )。
a.相關性原則
b.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c.一貫性原則
d.歷史成本原則
牐牎敬鷚殺嗪0120001: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d

【例題6】下列各項中,體現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要求的有( )。
a.將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作為自有固定資產入賬
b.應收債權的出售和融資
c.售後回購的會計處理
d.售後租回的會計處理
牐牎敬鷚殺嗪牛0120002 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