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減值的稅務會計處理

  新《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在其期末對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如由於存貨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的,應按可變現淨值低於存貨成本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一、存貨減值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企業存貨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市價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於產品的銷售價格;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賬面成本;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例:某公司2001年庫存產成品成本1000萬元,預計進一步加工所需成本200萬元,預計銷售所須交納稅金、費用300萬元,預計售價1400萬元。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庫存產成品成本=1000(萬元) 

 可變現淨值=1400-200-300=900(萬元)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1000-900=100(萬元)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10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1000000 

 期末結轉本年利潤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1000000 

 貸:管理費用 1000000 

 2.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所得稅處理 

 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金、風險準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準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起的準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準備金,不得在稅前扣除,均應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仍以上例為例,該公司2001年實現利潤總額2000萬元,其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假設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並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該公司2001年度所得稅會計處理為: 

 稅前會計利潤=2000(萬元) 

 納稅調整數=100(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2000+100=2100(萬元) 

 應納所得稅額=2100×33%=69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