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考試如何選拔輔導班和參考書

去年寫了《2004年cpa最值得期待的參考書――看上會和網校之爭》以及《關於目前最好的cpa參考書和輔導網站的一些拙見》很受廣大考生歡迎,點擊率加起來超過5000,不但視野加精,還使很多轉載者在其他網站賺取了不少精華獎勵。因此,今年不少考生早早發簡訊給我,希望今年可以發表一些相關的評述。今天就發表此文章以作回復。 

首先講一個觀點,大家首先得對自已有一個合理的定位(這點最後有詳盡的論述,這裡先談談)。您得明白自己的定位,這非常關鍵。這代表自己的主攻方向,可以說是好比戰略方向,如果這方面出了問題,要想在戰術上(平日的努力)來彌補,就很困難,可以說事倍功半。具體包括:

1、自己的真實水平(新人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2004年相關科目的cpa考題在比規定時間少20分鐘的情況下做一遍,為什麼要少20分鐘,因為要排除填寫答題卡的時間、考場緊張因數等這只是作為一個修正係數考慮),分數的多少說明基礎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參考書才真正是學習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2、可以真正用來看書的時間。不少人計算自己的學習時間總是估計過高,比如學生總以為目前自己空閒的時間就是學習時間,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自控能力也不一樣,大多數人真正運用在學習cpa考試的時間還不到估算的50%,因此根據謹慎性原則,大家還是估算得少一些吧,這樣如果那天學習時間超過估計,這就是給自己的鼓勵。想想如果定好計畫,卻沒有幾天可以完成,試問您自己還會有多少的信心?

3、學習能力,這是需要歷史資料支撐,這也要自我評價,還是那句老話看輕自己才有動力,過高估計自己只能徒增笑談。

4、如果您不是特別的超越常人的努力者,也不是智商和情商同時超高者,或者您的基礎不是非常好者(測試成績55分以下者),那么請您不要同時報5科。除了浪費您的時間和金錢,我的確看不出對您有什麼好處。要知道每年超過30萬人參加cpa考試,一次過5科的人全國不過十數人,真正的萬中取一。而且每科的通過率雖然不等,但是在參加考試的人中(每年報名不考試的人占20%以上)通過率單科平均不過10%左右,可見難度之高,這裡面可是有不少老鳥和高手同新人們一起競爭,除去這些人,對一般新人而言通過率可能5%都不到。很多考生一次報了好幾門,但在複習時沒有全力以赴,考試時倉促上陣,一門不過十分正常。所以與其耗費精力到時侯臨陣脫逃,還不如集中精力搞定2科。許多考生過了第一門後因各種原因在後面的考試中有的年份一門不過,造成前松後緊,最後一年還差兩門以上,通過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在考試的第一、二年若能至少過三門就比較輕鬆了。

5、科目的關聯:這幾年審計每年都要考20分左右的會計,這些會計知識是在審計書上找不到,而寫在會計書上的,因此建議審計和會計最好一起報考。經濟法和稅法今年變化很多,而新增考點一般就是考試的重點和熱點,如果您記憶力特好,建議今年抓住機會就報這兩科吧,這是最容易通過的兩科,雖然死背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是不背就肯定得準備明年再來。財管今年也有不小的變化,這幾年財管的一些章節變動頻繁,而且錯誤還很多,去年中注協的勘誤表就數財管最多,所以看財管,先得有所懷疑、有所保留,這科和其他科目的聯繫不算太大,要有一些會計和經濟法、稅法常識,這幾年引進了不少西方的財管知識,因為西方的會計報表和我國有差異,所以可能沒有基礎的考生會覺得困難。

6、目前下面提到的參考書基本上都有新書的變動情況說明,因為今年教材出來得太快,所以參考書的質量相對去年的漏洞百出,整體上要好得多。因為每年的考試內幕訊息是8月份才開始陸續出來,所以現在的參考書的作用不是壓題,不是簡化考點,而是幫助考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教材,換句話來說,目前還沒有到把書讀薄的時候,而應該是把書讀厚。應該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各章知識點的聯繫以及全面掌握各個知識點,等到了8月下旬經歷題海的洗禮之後,然後才是把書讀薄。到了9月在聽完串講之後,才是針對重點內容,集中打題。這樣的學習歷程,屬於穩紮穩打,不會有太大的起伏,也比較容易給人帶來信心。不論通過與否,對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知識的掌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然後談談我心目中好的參考書的認定,權當給各位一個參考。第一每章有歷年考題解析,特別是2004年的考題,一定要注意,這樣就不用買歷年cpa考題彙編。第二每章有本年變動說明,詳盡程度也是重要的衡量標準。第三最重要的是對難點問題要有深入的剖析,這是衡量一本參考書好壞的重中之重。第四重點突出,知識點覆蓋全面。目前我認為符合以上條件的是:經科版上國會精讀精講系列中:《會計》楊勇主編、《審計》王生根主編;經科版輕鬆過關2《經濟法》郭守傑主編;財管和稅法暫時沒有讓我滿意。如果實在沒有,只好我在編完無師自通會計之後,考慮編寫這兩門。具體的參考實例就看我編寫的《2005年天狼星1976無師自通cpa會計》,看完第1、2章,估計大家就有了這方面的概念。

7、所有的參考書都有或多或少的錯誤,包括教材也是如此。所以不能鑽牛角尖,要有整體意識,也就是說不要在一個知識點上或一道題目上耗費太多的精力,很多問題,在通讀全書後就不是問題,因此要講究效率和質量。同時,時間要用在刀刃上,不少人喜歡講自己看了多少頁書,卻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分。比如經濟法就很明顯,新增的章節和知識點就需要花大力氣,也會帶給您大收益,而徘徊在一章最多1-3分的章節上,努力搞懂每個細節就是得不償失。而會計就不同,看似考分不多的第一章,卻是全書的總論,是否深刻理解原則,就會很現實的反映在以後各章的運用理解上。總結一下就是經濟法、稅法、財管要懂得放棄;會計和審計一定要注意前後章節的聯繫和運用。其實考試也是如此,近年來題量的增大,做不完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時間用對地方,比如2002-2004會計倒數第二個綜合題,一般都很難。如果抓不住就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集中火力解決最後一題,這就是很多55分與60分的差異所在,不是能力,而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