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用假冒鋼材施工能否視為銷售行為

  最近,某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一次與某知名鋼鐵公司的聯合打假行動中,在一家建築工地查獲了20多噸標註為該鋼鐵公司生產的建築用鋼材,貨值8萬多元。這批鋼材經該鋼鐵公司質檢部門鑑定為假冒產品,並出具了鑑定證明。但該建築施工單位負責人聲稱他們並不知道這批鋼材是假冒產品,這批鋼材是從另一城市的一家建材經銷單位購進的,有進貨發票可以證明,並出具了進貨發票。購買這批鋼材是因價格便宜,甚至比在鋼鐵公司直銷部購買每噸還便宜300元。 
  對此案應如何處理,在執法人員中產生了以下4種意見: 
  第1種意見認為:應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給予沒收產品,處以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因為該企業使用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產品進行建築施工,可以視為銷售行為,比照銷售者進行處理。 
  第2種意見認為:應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處理,因為《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條第三項規定:“對建築施工單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上述產品為法律禁止銷售的產品的,按照法律第六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理。”作為建築施工單位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建材市場行情的,他們之所以使用這批鋼材是因為其價格便宜,因此可以認定為以假充真,應依據第五十條的規定給予沒收產品,處以貨值金額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3種意見認為:不應該處罰,因為該建築施工單位如實提供了產品的供貨來源,根據《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條第二項的規定,依法追究該鋼材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因銷售者在另一城市,應將此案移交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處理。 
  第4種意見認為:應先對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待檢驗結果出來後根據產品的質量狀況進行處理。若產品的質量合格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若產品質量不合格就根據《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嚴格處罰。 
  到底應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