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經審”之網捕“渾水”中魚——湖北南漳縣審計局經責審計查出一窩案

今年初,南漳報社原社長張某終因貪污、受賄被檢查機關提起刑事訴訟,被紀委、監察局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出納查某因貪污公款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原會計姬某因工作失職、違反《會計法》有關規定受到了嚴肅的批評。這一窩案得已揭露並被查處,緣起2003年1月南漳縣審計局對該報社社長張某開展的一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南漳報社是該縣一家正科級事業單位,負責主辦縣委機關報《南漳日報》,張某自1996年10月8日始任社長,到2003年1月9日離任,任期6年零3個月。


2000年3月,南漳縣審計局曾對該報社1998至1999兩年的財務收支進行過審計,查出該報社濫發物資、補貼,利用“大頭小尾”發票截留收入等很多財務方面的問題。2000年5月,紀委、檢察院介入,調取相關賬目,並圍繞審計線索延伸查證,將該報社一名副總編繩之以法。當時,張某代表報社表示,要痛定思痛,汲取教訓,對單位存在的“管理不善、制度不全、執行不嚴”等問題要及時整改、加以規範。
時至2003年1月,張某離任。根據縣委組織部的通知安排,南漳報社再次成為審計對象。
第一網:  交賬環節網“漏魚”來源:
2001年9月13日,是南漳報社將會計賬目移交給縣會計核算中心的日子。這一時期很容易出現突擊性的報賬、扎賬現象,審計人員決定將第一網撒在此處。
在審查當期會計憑證時,一張無任何原始單據和說明的記賬憑證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這張編號為2001年8月14#的憑證反映,[借]事業支出,[貸]其他應付款-付×,金額4827.87元,就一般會計常理,不會無緣無故做出這樣一組對應科目。審計人員就倒查“付×”的往來賬,發現2001年5月12#憑證反映,[借]其他應付款-付×,[貸]現金,金額4827.87元,具體內容是劉×和宋×兩人分別用白條收到的1999年稿費3273元和1551.87元。把兩套憑證對應著看,似乎兌現劉和宋的稿費只是借用了“付×”這個賬戶。可是,仔細分析一下,如果應兌現稿費情況屬實,為什麼不直接列支或用真實姓名掛往來,反而要借用別人賬戶?這樣逆常規而行,是否有意在掩蓋什麼呢?來源:
帶著這個疑問,審計人員核查了2000年12月12#憑證,這張憑證反映,應兌現職工1999年工資變稿酬及部分獎勵補貼等合計63322.30元,其中現金髮放40053.50元,欠發數掛往來23268.80元。經過逐人逐單進行核對,其中欠發數掛往來中沒有劉、宋二人,而現金髮放數中卻包含他們的4824.87元。再查出納現金日記賬,賬面清楚地反映,劉、宋二人稿費4824.87元在現金貸方被記錄了兩次。到此,重複列支、套取現金4824.87元已可斷定。但審計人員為了獲取更充分的證據,同時也為了防止疏漏其它線索,一方面尋找劉、宋本人進行調查,證實他們沒有重複領取;另一方面又按人序時、把 1999年度應發、實發、欠發的工資變稿酬及部分獎勵補貼款項重新梳理一遍,並運用excell電子表格對其進行排序,證實其他個人戶中不存在重計、漏計現象。審計人員這才找到相關人員挑明此事,社長、副社長說“從不知曉”,會計說“急於移交而疏忽”,出納說“工作失誤而致”,其實,會計出納自身明白,他們不過是為“渾水摸魚”尋找藉口而已。
第二網: 調賬環節揪“慣偷”
按理說,南漳報社有“發案”的歷史“過節”,此後應當積極建章立制、嚴加防範和管理,可財務人員競然在社長、副社長的眼皮底下,公然製造“渾水”摸走了4824.87元,那他們會不會在檢察機關前一次辦案時的調賬環節,故伎重演、利用發票再次作案?
審計人員緊緊抓住這個疑點,撒下了“經審”第二網。他們決定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著手核實票據。在進行賬面審查時,他們以2000年5月--檢察機關前一次辦案的調賬時間為起點,逐步向前後階段延伸;在外調查證時,爭取了紀委、財政、稅務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最終查出報社應扣款項結算不到位,包括個人電費、個人征訂的報刊雜誌款、個人應交的量化考核款等33140.40元;查出報社少反映財政撥款收入4231元;查出報社列支虛假髮票38310元,其中1997年4月6#憑證列支一張河南省新野縣商業零售發票4.5噸52克新聞紙28710元,經查實為賬外支付了41筆拉廣告提成款,而且領款白條已被銷毀;查出報社未反映的宣傳費收入一筆2萬元,即2001年1月15日,報社出納向人壽保險公司開出2萬元宣傳費收據未掛往來賬,同年7月15日結賬拿回2萬元現金未入賬,8月16日又以“此款系抵物資”為由在預算外管理局將該收據報號核銷,當然也未將此款繳入預算外代管賬戶。真相被查實後,出納承認“過去紀檢曾經查過發票,後來沒人再過問這個問題,所以心存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