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發財的16條原則

在悉尼,我注意到了這樣一種現象,並經常和朋友討論這種現象,如果窮人住在富人的區,幾年後,窮人也脫貧而變成了富人。

悉尼的住房是以居住的地區來區分房價的。在富人區,一棟小房子的價格可能會超出在窮人區的一棟豪宅。所以,聰明的人看到這個道理後,花同樣的錢買一棟小房子在富人區,卻不會買一個大房子居住在窮人區,有些人開始買不起房,就出高租金來租住在富人區的房子。

我本人也有這樣的經歷,在早期上學打工的階段,租住在較好地區房子很破舊而且租金貴,但心裡感覺很好。這種居住環境所產生的效應有什麼道理呢?當你住在富人區你每天看到別人開著好車,住的好房,談吐衣著都充滿了自信成功感,你便會受到刺激,受到感染,而奮發努力。這種人文環境從外界逼迫你致富。如果你住在窮人區,反正大家都一樣,誰也不比誰好。你就很容易心安理得,感覺自己還不錯。如果你的左鄰右舍還不如你,你很可能感到自己蠻成功的。你成功的動力和壓力自然就減少很多。

交朋友也是一樣。如果經常和一些有幹勁、有上進心的人在一起,談話和玩耍之中都會涉及到努力成功的話題和例子;如果你總是和一些混天度日的人在一起,談話的內容多半是花邊新聞或發牢騷,或者是一些簡單娛樂性的話題,只能是消磨時間

財富是靠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而不是靠發牢騷之後又去打撲克變出來的。你周圍的人經常發出一些負面信息影響到你的大腦中,你的大腦就會不斷輸入這些使人失敗的負面信號,時間久了,你的心裡就會受到影響。

我剛到悉尼時,有兩個好朋友也都是一貧如洗的窮光蛋。大家剛開始都是在餐館或肉店打雜,乾最辛苦的工作,拿最低的工資。每逢周末休息時,三個人便聚在悉尼歌劇院對面的草坪上碰頭聚會。我們談話的內容多半是如何發財致富的吹牛皮,儘管是吹牛皮,但腦子裡總是充滿著奮進向上的信號。幾年後,我們三個人都事業有成,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業,都住進了一般澳洲人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豪宅大院。

這條規則,不是說你不要交沒錢的窮朋友,而是要交往雖然現在沒有錢,但內心是奮發向上的窮朋友,他們有理想,有鬥志,講話辦事都有一種活力和幹勁,他們的想法和說話是帶有金子色彩的。接觸這類朋友,你的大腦也會經常輸入金子色彩,時間久了會幫助你在生活中挖到更多的金子。

3.做事要敢於承擔合理的風險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周圍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知識並不多,也沒上過什麼大學,而且他們好像也不比你聰明,但他們卻能成功,擁有較多的財富。除了其他原因外,有一條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人做事比較有膽量,他們的冒險精神比較強。

人生一世,處處都存在著風險。過馬路時,不能百分百地保證不出車禍;坐飛機時,不能百分百地保證飛機不會掉下來;結婚時,不能保證配偶會永遠相愛;即便生養一個小孩,也無法保證這孩子將來會有出息並孝順。但我們還是要過馬路,坐車,坐飛機,結婚生小孩。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應該承擔這些合理風險。

發財致富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必須要有承擔一定風險的膽量。否則很難有所成就。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因為缺乏膽量而喪失掉很多機會。我有一位遠房親戚,畢業於名牌大學的機械系。畢業後分配到某個省級的紡織研究所工作。他的學問很好,人也很聰明,親自主持設計了好幾個大項目。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經常接觸到一些私營企業的老闆,這些老闆們都敬佩他的技術知識,願意出高薪聘請他做技術主管。但他總是擔心這些小企業靠不住,說不定哪天就關門了。所以,總是推辭,而留在政府的研究所里因為他想的是現有的工作總會旱澇保收,是鐵飯碗。

十多年過去了,由於體制改革與變化,他的鐵飯碗也沒了。這時他才無奈地投向一個私營企業去做。不到三年的時間,他便買了新房,開上了汽車。而那個私營企業,在他的幫助下,上馬了好幾個新的項目產品,使這個無名的個體企業,一躍成為顯赫一方的大企業。有一次我去看他時,他感慨地說:“我現在一年掙的錢比過去10年加起來的還要多,我真不明白那時候為什麼沒膽量早點出來幹事,白白浪費了十幾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