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發財的16條原則

運用這個原則的第一個要點是:最好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你喜歡釣魚,你如果有辦法把釣魚當成一份工作和事業來發展時,那是最理想的。比如你開設一個釣魚培訓班,出版有關釣魚方面的書和錄像帶,研製釣魚的工具和方法並銷出去。你把你的愛好,做成最專業的,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那么你就會成功

第二個要點是:在你所擅長的和喜歡的不一樣時,而你喜歡的又不能帶來金錢,那么你必須做你擅長的。

假設你是個機械工人,你喜歡看戲,你沒辦法把看戲當成一份工作和事業來掙錢,那么你只能把喜歡的事放在一邊而去做你最擅長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方面,不要小看自己,因為老天爺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給了你所特有的才能。所以說我們的祖先早就講:天生我才必有用!你可能在上學時考試的成績不是前幾名,但你的人際關係很好,朋友很多。這意味著你比較擅長與人打交道,那么嘗試著去做一名推銷員,努力鑽研推銷的藝術和技巧,或許有一天你將成為全國有名的推銷大王。

你可能只有機會讀完國小,因為家裡經濟困難而沒有上中學,所以你很早便參加了工作,當了一名裝修隊的泥瓦工。泥瓦工的技術就是你的特長。跟那些同樣是二十歲左右的大學生相比,你有第一手的經驗和知識來裝修一個房子,而他們只是多懂一些書本上的知識而已。不要因為沒有上過大學而看不起自己。你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裝修方面多動腦子,多想點子,多看書,學別人的經驗,使你的裝修技術成為一流的。那么,在你的年齡到二十三四歲時,當那么多的大學生從學校畢業為開一份工資而發愁時,你可能已經成了一個裝修公司的老闆,你還可能已聘用幾個大學生為你工作。

可能有人說,我國小都沒讀完。作為一個進城打工的裝修工,我怎么能去看書,看雜誌,來研究裝修的技術和先進方法呢。那么很簡單,在你每天放工後不要把時間用在看電視上,把時間用在文化補習上。找來國小生的中文課本,自己制訂一個計畫,每天學一點。一年或兩年後你就能夠像個文化人一樣看懂你所需要的知識。

每個人都明白,你不是沒時間去幹大事,而是把時間都浪費了。假如你誠實地問自己,每天有多少時間用在了看電視、聊天、打撲克上,你就會知道,你是有時間來學習而發財致富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張先生,他是來自台灣的投資移民。他從小生長在台灣南部的鄉村,家裡窮,小時候從來沒穿過鞋。出於家裡太窮養活不了自己,他便在16歲時進城去打工。他當時到了台北市,下了火車,身上只有吃兩碗麵條的錢。他手裡拿著個小布包,裡邊是換洗的上衣和褲子,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他下了火車不知東南西北,也沒有熟人照顧。沿著一條街走下去,挨著門問老闆要不要小夥計。他的要求很簡單,只要管飯吃就行,走了半條街也沒找到工作。天快黑了,又下起了雨,一個16歲的鄉下人渾身濕濕的沿著街道找工作,碰到一個賣燒餅的小鋪,他肚子餓的咕咕叫,真想買兩個燒餅吃,但他想,這點錢是保命的,不到最後關頭不能花。喝了幾口涼水,繼續找。最後碰到一家汽車修理行,老闆看他挺可憐的就留下他當小工。條件是只管吃飯,沒有工錢。晚上睡覺時,因為無處去,他便要求睡在汽車修理間,找一個破紙箱子鋪在地上當床睡。

做了一段時間“吃飯小工”,老闆看他能幹許多活了,便給一些工錢。他除了寄一些錢回老家外,便把剩下的錢交學費去讀夜間補習班。有時讀了幾個月,因為沒錢再讀,便停了下來。他便自己買了一些舊書本自己學,就這樣斷斷續續幾年下來,他不僅完成了國小課程,還讀完了汽車修理工技術夜校。後來他成為出名的汽車修理師傅,又開了自己的修理行。在他21歲時,當許多同年齡的人還靠父母養活時,他已經每個月能掙到一萬多美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