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優秀畢業生的經歷

直到現在還總是有學弟學妹問我,做什麼比較有用,什麼比較沒用。我從來不去想這樣的問題,只要你覺得有價值,那就別太在乎回報。2011年冬天,因為之前相關的科研經歷,我被耶魯大學生物統計系的教授邀請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合寫一篇論文。美國大使館的簽證官對我說,我是他見過的第一個獲得j1簽證的本科生。除了完成自己的論文,我還在美國遊歷了哈佛,mit等學校,並在普林斯頓爭取到了與招生委員會面試的機會。在美國,我完成了所有的申請,每份材料都改了幾十遍,幾乎是在12月離開美國的後一個星期就收到了耶魯的錄取通知書。在劍橋,在耶魯,我遇見了很多內心平和豐富,擁有自己完整人生信條的智者,並互相汲取著智慧。在倫敦,在紐約,我虔誠地保持著行走的姿態,悉心感受中西文化的撞擊融合,並思考著自己的時代角色。

大學四年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寫成一紙漂亮的簡歷。一個看的過眼的學分績,兩段交換經歷,三篇paper,四份投資銀行的實習,精簡羅列的獎項和證書。很多一筆帶過的經歷,都曾經經過了艱辛的努力。為了熬夜看書,我搜尋明德樓不會被保全查到的樓梯間角落,竟曾被反鎖在深夜的樓梯間。在投行實習的階段,每天6點鐘起床到公司聽財經新聞。為了普林斯頓的面試機會,穿著高跟鞋在大雪紛飛的校園立等數個小時。然而,這些足以讓我獲得自信么?申請出國的過程是一個認清自己的過程。我也經歷過無盡的迷茫與不自信,被肯定,被拒絕,懷疑自己和迎合別人。到最後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永遠比我被什麼學校錄取,讀什麼專業更加重要。我們之所以那么渴望一張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正是因為不夠自信,想用特殊的標籤去證明自己。可是心向何處,不是比別人的眼光更加重要么?

於是我申請材料中自我陳述的第一句話是,四年來有兩件事情最能標誌我是誰,第一是攻讀人民大學統計學專業,優異地完成了學業,第二是從18歲開始學小提琴,每天練琴堅持到現在。或許在這個功利的時代,國小生就開始參加奧數班,中學放棄一切愛好特長,大學變得精明而現實才是正經事。但是我更希望最後定義我自己的,是一個熱愛音樂與藝術,不願為了成功放棄生活的尊嚴的女生,她到處亂跑,渴望記下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和充盈,她心懷夢想,對未來有清晰的想像,卻仍然期待命運的偶然和未知。我也曾像身邊的人一樣,抱怨過人大狹小的校園,六人一間的宿舍,激烈的競爭和不和諧的男女比例。但是,母校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她已經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如果真的有什麼最值得被紀念,那應該依然是6月的這個晚上,一群年輕,愛冒險,滿懷激情的朋友們忍受著勞頓陪我登上了山頂,天漸漸地亮起來,我們望見了初升的太陽,望見了睡眼惺忪的北京城,望見了遠方微白的天空,卻怎么也望不到,我不想全部看見的未來。或許,這就是一種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