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擋住了大學生創業之路

“中國大學生想創業的達到80%,但真正創業的只有0.01%。”在大學生楊青給記者的郵件中,他特彆強調了這組比例如此懸殊的數字。“可能參與調查的大學生情況特殊一些,但是我覺得出現這樣的懸殊比例一點也不奇怪。”楊青說,“現在擺在大學生創業道路上的障礙太多了,有個人的主觀原因,也有來自社會環境的客觀原因。”

1、一種心態:創業,不得已的出路

當被問及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河北大學2007級新生小李告訴記者:“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和理想的專業,我可不會拿這么好的機會換一個不‘靠譜’的將來。”小李說,她學的是新聞專業,將來一定要到省內的知名媒體做一名記者,而創業對於她來說則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因為在小李的眼裡,創業這種沒有把握的事情是根本不“靠譜”的。而據她了解,她身邊的同學們大都決心畢業後努力求職,爭取找一個適合本專業的工作單位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大學在校生有創業意願的僅占11%,尤其是大一新生,這個數字僅為3%,隨著年級的增長,這一比例在不斷擴大。對於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很難在校園裡感受到就業帶給他們的壓力。儘管目前不少大學都開設了以就業指導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學生一進校門就給他們曉以利害,提醒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但每年數百萬的畢業生人數與幾十萬個就業崗位之間的差距並不會觸動大多數學生的心,“頂多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地驚嘆一句‘怎么會差這么多?’”

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小閆對此深有感觸,由於幾次求職失敗,小閆不得不打算自己創業。“上學期間我認定自己不適合創業,我覺得那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走的路。”小閆說,“首先在心態上我就已經將自己排除在創業者隊伍之外。”“如果早就調整了心態,處理好就業和創業之間的關係,提前做些嘗試,現在也不會這樣被動。”

某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從他們了解的情況來看,當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規劃還是以就業為第一選擇,前來諮詢創業政策的相當少。“而且這部分創業的畢業生往往都是學校里的積極分子,有的從大一開始就嘗試各種經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位負責人指出,沒有創業心態,是擺在大學生創業路上的第一道障礙,“這種心態有一部分受世俗觀念、家庭環境等因素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生本身沒有轉變的意願。”

2、兩個問題:我能幹嗎?我要幹嗎?

“我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我也想創業,可是像我們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能成功嗎?”在大學生讀者給本報的提問當中,為數最多的就是類似這樣的問題。有了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卻始終沒有樹立創業自信心。“有創業意願是一回事,能不能創業是另一回事。”河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樹青教授指出,“大學畢業生對社會了解甚少,對市場認識更是不多,創業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而在石家莊長安區勞動就業局創業培訓中心金一力老師拿給記者的幾份大學生創業計畫書中,記者發現,有些創業計畫創新有餘,但務實不足。“創業項目:在學校內開一家氧吧,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休閒環境,以緩解學生壓力。”金一力老師介紹說,諸如此類的創業計畫,顯示了大學生獨到的創意能力,但是“大學生的消費能力能夠維持氧吧的運轉嗎?這些關鍵問題他們考慮的並不全面。”金一力說,通過創業培訓中心舉辦的兩期大學生創業培訓班情況看,這些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還不全面,尤其體現在對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更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創業不是一時興起,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大學生在培養務實的創業思路上還要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