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大學時代是人生的盛夏

第二方面,必須打好自己專業基礎知識的底子。我認為在專業學習上要注意兩個要點。一個是要讀經典著作。文化講起來非常玄、非常複雜,其實都是從一些最基本的經典著作生髮出來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國古典文學而言,中國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國的文史哲、中國的文化其實都是從幾本書生髮出來的,就是《論語》、《莊子》、《老子》這幾本書,看起來很簡單,但以後的中國文化就是由這些原典生髮開來的。我帶研究生,儘管學的是現代文學,我也要求他們好好地讀《論語》,讀《莊子》,讀《老子》,有時間還要讀《史記》,學文學的要讀《文心雕龍》,就這么幾本書,並不多。當然,這屬於補課,按說這幾本書,在大學期間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讀,把它讀得比較熟。讀的時候最好讀白本,讀原文,千萬不要去讀別人的解釋。必要的時候看一點點注釋,主要應該面對白本原文、面對原著,你反覆讀,讀多了自然就通了。有這個以後你的學術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就我的專業——現代文學而言,我就要求學生主要要讀三個人的著作:魯迅、周作人、胡適。把這三個人掌握了,整箇中國現代文學你就拎起來了,因為他們是領軍人物。專業學習要精讀幾本書,幾本經典著作,在這幾本經典著作上必須下足夠功夫,把它讀熟讀深讀透。這是專業學習的第一個要點。第二個要點是掌握專業學習的方法。通過具體學科、具體課程的學習,掌握住專業學習的方法。這樣在專業方面,你既打了基礎,有經典著作做底子,同時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後你就可以去不斷深造了。我剛才說過理科學生也要學文,那么學什麼呢?我也主張讀幾本經典。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幾個原點性的作家、作為這個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這樣的作家在他這個民族是家喻戶曉的。人們在現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到這些原點性作家這裡來尋找思想資源。比如說所有的英國人都讀莎士比亞、所有的俄國人都讀托爾斯泰、所有的德國人都讀歌德,每個民族都有幾個這樣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這些大思想家大文學家,是這個民族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都必須了解的,也是這個民族的知識的基礎、精神的基礎、精神的依靠。具體到我們民族,如果你對文學有興趣,大體可以讀這樣幾本書:首先是《論語》、《莊子》,因為這兩本書是中國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頭。第二,如果你對文學有興趣就必須讀《詩經》、《楚辭》,還要讀唐詩。唐代是中國文化的高潮時期,唐詩是我們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學,它體現了最健全、最豐富的人性與民族精神。第三是《紅樓夢》。這是總結式的著作,是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第四個是魯迅,他是開現代文學先河的。我覺得理工科學生即使時間不夠,也應該在以上所談的那四五個至少一兩個方面認真讀一點經典著作。我建議開這樣的全校性選修課,你們修這樣一兩門課。有這樣一個底子,對你以後的發展很有益處。

第三方面,要博覽群書。要學陶淵明的經驗——“好讀書不求甚解”,用魯迅的話說就是“隨便翻翻”,開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無數的講座,我鼓勵我的學生都去聽講座,聽多了你就不一樣了。我們北大有個傳統,聽課的有一半的是旁聽的。課堂上老師姑妄講之,學生姑妄聽之。你睡著了也不要緊,懵懵懂懂也聽到了幾句話,這幾句話就能讓你受益無窮。我們曾經開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較自豪的一點,說“我們的學生就是四年睡在寢室里不起床,他聽也聽夠了。”因為那地方信息廣泛,什麼訊息、什麼人都有,聽夠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學生就怕他,他雖然什麼東西都知道一點,但其實大部分都是聽來的。他雖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點兒就比你高明。所以你們每個人底子打好了,然後就博覽群書,知識有的是讀來的,有的是聽來的。人才是薰陶出來的,是不經意之間熏出來的,不是故意培養出來的。